药师山·紫雲居士: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日经)卷五.持明禁戒品第十五文言注解

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五


(大日经卷五)


持明禁戒品第十五


大唐天竺三藏善无畏共沙门一行译
药师山紫云居士批注


摘要
此品阐明因守住、理解戒律,终得知地效果。由肉身内的五轮,修持地、水、火、风、空可使业障净除,不染着心里;也可由此利益众修行者,可得诸天金刚护持,依法教化修持,可成为佛的实在弟子。全部安闲无碍,皆因理解持戒之理。


尔时金刚手复以偈颂请问大日世尊持明禁戒,为真言门修菩萨行诸菩萨故:
此刻金刚手菩萨又再以偈恭请毘卢遮那佛现大日亮光体性,开示『持明禁戒』,即怎么守住、理解、完结制止行为的戒律,其意图是为了菩萨道修行中的修真言之菩萨。 
‧持明:守住、理解。 
‧禁戒:制止行为的戒律。 
‧大日世尊:具大日亮光体性的毘卢遮那佛。


云何成禁戒?云何住尸罗?云何随所住,修行离诸着?:
‧云何成禁戒:怎么完结制止行为的戒律。 
‧云何住尸罗:怎么守住戒律。 
‧云何随所住:怎么随时安住良心。 
‧修行离诸着:修行时远离各种染着及执着。


修行何时月,禁戒得终竟?:
修行多久能够理解完结制止行为的戒律(修成戒律)?


住于何法教,而知彼威德?:
修行时良心住于那一种法脉得教化?怎么知其法脉的威圣之德?


离时方作业,及法不合法等:
远离时空作佛工作。法及便利法怎么速成。 
‧时方:时刻及空间。 
‧作业:佛工作。 
‧不合法:便利法。


云何而速成?愿佛说其量:
愿佛具体阐明其各项修行品种及各法的深浅。怎么能够敏捷修成、达到? 
‧量:各种修行法的品种及深浅度。


先佛所宣说,令得于悉地:
曩昔已修证诸佛宣说如此修戒得戒,可令修行者得效果。 
‧悉地:效果。 
‧先佛:曩昔已修证的诸佛。


我问全部智,正觉两足尊,为末来众生,仁中尊证知:
金刚手菩萨问佛智,只要正等正觉的佛能教训未来众生,以化佛的修行方法能够印证、知悉。 
‧我:指金刚手菩萨。 
‧全部智:佛智、转识成智的慧种。 
‧仁中尊:由本尊修成的化佛,指应身化佛。


是时薄伽梵毘卢遮那哀愍众生故,而说偈言:
此刻薄伽梵毘卢遮那佛,怜愍众生之原因而开示偈曰。


善哉勤勇士,大德持金刚:
善哉金刚手,具有大福德的金刚护法!


所说殊胜戒,古佛所开演:
现在阐明介绍古佛所开示的殊胜戒律。 
‧殊胜戒:殊胜戒律;古佛:曩昔诸佛。


缘明所起戒,住戒如正觉:
理解因缘法所生的戒律而开端守戒,若守住戒律即如佛相同具有亮光之心。 
‧缘明:理解因缘法所生的戒律。


令得成悉地,为利人间故,等起自实在,不生疑虑心,常住于等引,修行戒当竟:
要使得修成悉地效果,是为利益人间众生之原因。若由妄心起实在心、想改正心、不生疑虑心、禅定时常住于定慧等持的效果,修行时持戒,当可终究有效果。 
‧实在:实在心;的确想改正的心。 
‧常住于等引:禅定时常住于定慧等持的效果。 
‧住:住心。 
‧竟:终究。


菩提心及法,及修学业果,和合为一相,远离诸做作,具戒如佛智,异此非具戒:
菩提心及修行之法(包含上求佛法,下化众生)及修学年限、修学效果,是以心、法和合为一相的效果。远离认识心诸做作(离诸业障),具戒完结的修行者,即如已是有佛才智;修行时若与此法不同,则非具有戒行。 
‧远离诸做作:远离认识心诸做作(离诸业障)。 
‧和合为一相:心法要和合各种佛法,以菩提心及愿力持戒,为利益众生才可修到法。


得诸法安闲,灵通利众生,常修无着行,等砾石众宝,甚至满落叉,所说真身教:
守戒得诸法运用安闲无碍,能够利益众生。常修不着全部相,待良心亮光无量如宝石相同,即如日轮相同亮光。效果上述所言,即为真身教法。 
‧无着行:不着全部相。


毕于时月等,禁戒量终竟:
修行到某一阶段,持戒律终会有效果。 
‧时月:修行到某一阶段。


开始金轮观,住大因陀罗,当结金刚印,饮乳以资身:
开始观本尊相,良心住于坛城中观想,当结金刚印,白色光能够消除黑色业障,并加持本尊。 
‧金轮观:本尊身相,具有地、水、火、风四大性质。 
‧住大因陀罗:住良心坛城中作观想。 
‧饮乳以资身:白色光将黑色业障消除,一种观想的效果。


行者一月满,能调收支息:
修行者持咒至第一阶段完结时,即可调息安住。


次于第二月,严肃水轮中,应以莲华印,而服醇清水:
修行者持咒至第二阶段时,以莲华印于水轮中,发生清清水消业障。


次于第三月,胜妙火轮观,噉不求之食,即以大慧力,烧灭全部罪,而生身意语:
修行者持咒至第三阶段时,以大慧力由火轮中生火大三昧,烧灭全部罪,由此本尊能生身世意语。 
‧火轮:心轮。


第四月风轮,行者常服风,结转*轮印,摄心以持诵:
第四阶段修行者结转*轮印,专注持诵咒语滚动风轮。 
‧风:是指风轮。


金刚水轮观,依住于瑜伽,是为第五月:
第五阶段将金轮、水轮依法安住瑜伽座。


远离得非得,行者无所著,同等三菩提:
远离全部相修行者,无所著全部相,即同佛相同具有三菩提。 
‧三菩提:正等觉(真性菩提、实智菩提、便利菩提)。


和合风火轮,出过众过患,复一月持诵,亦舍利非利:
使用金轮内风轮(喉轮)、火轮(心轮)和合使用,能够除掉全部罪障;经一段时刻持诵亦舍除自已的利益,而以利益众生为主。


梵释等天众,摩[目侯]毘舍遮,远住而还礼,全部为看护:
梵天、帝释天天众、尊者、吸精气的鬼部观看而礼敬,全部为看护此类修行者。 
‧梵释等天众:指梵天、帝释天天众。 
‧摩[目侯]:尊者。 
‧毘舍遮:食人鬼。


皆悉奉教命,彼常得如是,人天药叉神,持明诸灵仙,翊侍其左右,随所命当作,不善为障者,罗剎七母等,见持真言者,恭顺而远之,见是处亮光,驰散如猛火:
皆悉奉各教主的指令,得到如此护持之事。人天、药叉、诸神、诸仙人,均侍立其修行者左右,随其指令而作事。若以不善的心对修行者,且对修行者有妨碍时,如恶鬼、罗剎七母,见持真言修行者均恭顺而远离之;见此处亮光无量,如猛火般地当即驰散。


随所住法教,皆依明禁故,等正觉真子,全部得安闲:
修行者依法安住修行,皆因理解禁戒戒律的原因。由此修行者成正觉的实在佛子,全部得安闲无碍。


调伏难降者,如大执金刚,饶益诸群生,同于观世音:
能够调伏难降伏的众生,如大执金刚护法相同,也能够饶益各界众生,与观世音相同。


经逾六月已,随所愿效果,常当于自他,悲愍而救助:
通过六个阶段修行,随所修行愿力而有效果,即可将本尊当成自己(本尊是我、我是本尊),由此发大愿而使众生得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