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浅说
药师山 紫云居士
前语
但凡释教的道场必须有戒律,特别娑婆国际释教的道场,更应恪守本师的戒律,使道场道业住世持久。任何有情众生,或修行大师们仍牢记此关键,否则因果自傲、果报自受,纵使百千万年因果业仍是存在,在等候机缘老练引发算了。戒之、慎之、不行造之。
·(一)修行者是要了脱存亡、开悟见性、入佛净土以此为榜首步,若是因果业障一堆那是水中捞月,只要从今开始悔过业障、严守戒律、勿再造因、勿堆积业障,从而铲除业障及因果,才干入初地了脱存亡,修习无为法。
(1)修行者欲入中观,由初地到八地修行为第二步。情缘勿造,若无此戒律无法入圣境,若因情缘构成道场有肝火,也须了却全部怨气。执事学习处理作业的满意,依法执律时也须勿使对方有怨。
(2)「佛说阿弥陀经」中「阿鞞跋致」即为此刻的修行者(八地之前修行者仍有情缘未了),仍须到各界了却情缘。待心已彻底清净才干永住净土,呈现正观第十三观的观想成果,或依「大日经」内入隐秘曼荼罗位第十三品的悉地成果。
·(二)戒律品种及特征
(1)沙弥戒、沙弥尼戒(精舍住持条件):严守戒定慧,第六识已清净。以清净身而有成果具此条件能够做精舍住持。
(2)比丘戒、比丘尼戒(学习梵宇住持):具初地果位,严守戒律可入佛国净土,法界护法护持。依「佛」而事佛,做佛作业除了可做精舍住持并学习梵宇住持业务。
(3)三坛大戒(梵宇住持要件之一):除掉第八识贪、嗔、痴业障、守住三昧耶戒、修六波罗蜜、守菩提心戒、承当如来家业、具正知见。
(4)菩萨戒:严守菩提心当得大乘而灵通,此为善巧修行道,有在家及落发两种办法。大日经十八品内叙及菩萨戒的种种项目。
(5)三昧耶戒:如法依法守戒、得传承法脉并可修习密法。破此戒律即法脉中止,所做佛事无效。
(6)具足戒:乃行到满意具足时,果位为八地。此刻修行者能为众生所依,须承受法界的具足戒。如此才干承受佛果位、金刚果位。持续完结将来修成佛或金刚的成果。
·(三)戒律成果:戒体、戒相构成光环的法界力。长时间持戒律守住良心,行为正经谨慎,最终必有戒体戒相构成。此戒领会构成光环,此光环具有法界力。依光的方式、强弱可显出戒律的品种及法界力的标志。
·(四)受戒律处:北京戒台寺。
道场具有「成、住、坏、空」的特质。
「成」:非是大建筑物,但却必定要有法界传承的修行者。
「住」:持佛的正法、正知见、住于人间。
「坏」:已无修行者,无传承法脉。
「空」:诸佛回法界。
具有法界传承修行者,应该在法界持律处受戒,即北京戒台寺的本师佛、法昀应身化佛受戒之,如此方可为住持。
·(五)受三坛大戒之后的住持能够在道场掌管佛事即受戒仪律作业,使后学者能受界而得戒体。
·(六)药师山戒律的讨论:勿造情缘。
(1)这些年来发现男女居士共处在道场时,因触摸频频、因目光相视发生爱意、因肢体碰触发生爱意……因爱意发生言语的轻挑,最终引发「情种」,构成轮回不止的重要原因。笔者期望道场中规中矩,而不是婚姻、孽缘、情种的散播地,在盲目的情海中永久无法脱离三界;只要承受情苦无法出离,影响道业的前进,乃至无法承受传承法脉。
(2)对男善常识发生仰慕崇拜以此为偶像。女人间的行为特质,如:争宠、别预兆、比较心、嫉妒心、最终变成嗔恨心,那更是糟糕的事,不行不小心。特别嗔恨心会焚毁积德行善。
(3)同性间的友谊须注重,但不行过火密切,避免引发来生发生同XING恋的果报,那种苦楚须长时间的悔过,消除业障方能学佛。
(4)对落发人须尊重,切莫有邪念发生。对落发人(包括居士,心已落发的修行者)居士要言语用词合理,行为规矩,坐时彼此间要有恰当间隔。若引发落发人破戒,居士、落发人都要下金刚阴间。特别专心想回净土的修行者,更不行有此污点。一般仍要受果报才干回净土,此为不行毁戒律。
(5)大修行者两眼相望生情。因仰慕、倾慕会生情,虽不落金刚阴间,但也因情落入人身,受此果报,毕竟无法证菩提。来生仍需了却情缘,深知情缘的可怕,悔过业障后才干增上道业,方能入正八地菩萨果位。
(6)修行者要有觉性,来此人间不光没有了却情缘,却又制作更多的情缘,那将如双手双脚沾上蜜糖,爬在玻璃上永久无法出离三界。
(7)因痴业构成慈善心的误解,因而由目光中展示慈善目光使女人误以为柔情蜜意、爱情目光,从此引发不必要的困扰。
综观上述,所以药师山居士戒律榜首要件是「情缘」勿「造」。
·(七)九十年施行办法如下
情缘勿造
(1)眼不对视
(2)体不碰触
(3)言行规矩
(4)庄重本身
附:八十五年戒律
(1)男女分座
(2)不露神通、渡生无痕
主张办法如下:眼观鼻、鼻观心
·(八)已具有果位修行者坚持正念,勿使情种落入第八识,戒之、慎之。
·(九)希望:
愿药师山居士修行者共勉之。
「早了情缘、早证菩提、情缘勿造、道业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