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善?
蔡礼旭教师
什么是善?咱们想要积德修善,首要要有才干区分什么是善,否则会善恶不分。假设咱们善恶不分,境地一现前,就很或许误入歧途。现在许多家长很烦恼,怕孩子被带坏,其实烦恼不只没有优点,还有害处。假设每天都烦恼,细胞受到影响而产生病变,身体状况就会变差。所以,有必要从速协助孩子增强明辨善恶的才干,这样才干确保他终身走得顺利,不至于被人误导。
关于善,我国有一本出名的家训《了凡四训》,讲得很清楚、很完好。这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写的家训,不只利益了他的家庭,还利益了千千万万的家庭,咱们能够用心去看。一个人学识能否成果,绝不取决于讲课的教师讲得好欠好,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否自动学习,立身行道。解行相应,学识才干提高起来。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强扭之瓜不甜。圣贤已领咱们进门,古圣先贤的教导咱们现已拿在手上,接下来的修行要靠自己自动。
什么是善?了凡先生说:“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
辨善看居心。打人、谩骂是不是善?对人都是九十度鞠躬,有时分还一百二十度,这样是不是善?善有标準,《弟子规》是非常好的标準。别的,还要看他干事的居心是什么,这是对善最底子的判别,从居心能够判别是真善仍是假善。
假设一个人对人毕恭毕敬地鞠躬,但他只对上司,对部属就很不客气,可见他那个鞠躬有意图,是为了趋炎附势,是为了自己的升官,这个居心是利益自己,是自私自利,所以纵使鞠躬也是假的,也是恶。看人不能只看一个点,要看线、看面,看他对任何人是否都是诚心的。
打人、谩骂,一般人都认为是欠好的。可是假设一巴掌打下去有把握将对方打醒,不打便是不对。“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朋友、亲人犯错的时分,你假设不奉劝他,不只他错了,你也错了,由于你没尽到本分。所以,在“朋友”一伦中,我从前举过一个好朋友的比如,他三十多岁过生日被我骂了半个小时。被骂完的隔天,他竟然打电话给我说:“我三十多年来接到最好的礼物,便是昨日你骂我。”而咱们也从这个比如体会到,一个人的福分在哪里?“福在受谏”。能承受别人的劝诫,这个人有大福。心量大,能宽恕,能广纳谏言就能避开人生许多的风险,我知道这位朋友对我很信赖,只需一棒就能把他打醒。所以,当你是为了对方考虑的时分,这个居心便是善。
咱们看工作要从底子看,而底子就在你的居心。一切的行为都是从哪里出来的?心。行为便是心的反射,咱们的言语动作都是心的延伸,心与行是分不开的。当咱们的心是为别人考虑,表现出来的言语行为便是利益别人,心行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