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等如来藏经》文言批注(中)
药师山紫云居士
(四)以十喻阐明如来藏
1.萎花喻
尔时世尊。告金刚慧及诸菩萨言。善男人。有大方等经名如来藏。将欲讲演故现斯瑞。汝等谛听善怀念之。咸言善哉愿乐欲闻。佛言善男人。如佛所化很多莲花遽然萎变。无量化佛在莲花内。相好庄重结加趺坐。扩大光亮众睹希有靡不恭顺。如是善男人。我以佛眼观全部众生。贪欲恚痴诸烦恼中。有如来智如来眼如来身。结加趺坐俨然不动。善男人。全部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又善男人。比如天眼之人。观未敷花见诸花内有如来身结加趺坐。除掉萎花便得闪现。如是善男人。佛见众生如来藏已。欲令开敷为说经法。除灭烦恼闪现佛性。善男人。诸佛法尔。若佛出生若不出生。全部众生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但彼众生烦恼覆故。如来出生广为说法。除灭尘劳净全部智。善男人。若有菩萨信乐此法。专注修学便得摆脱。成等正觉普为人间施作佛事。
◎尔时世尊。告金刚慧及诸菩萨言。善男人。有大方等经名如来藏。将欲讲演故现斯瑞。汝等谛听善怀念之。咸言善哉愿乐欲闻:释尊奉告金刚慧诸菩萨:「善男人!有一本《大方等如来藏经》(教训于具有广大无边放光无量的空性中一起重用种智,以便利法渡生的修持经典)。今将开示讲演此经典故现此瑞相,我们应专注倾听。」群众皆言:「十分愿意听闻佛之开示。」
◎如佛所化很多莲花遽然萎变。无量化佛在莲花内。相好庄重结加趺坐。扩大光亮众睹希有靡不恭顺:如释尊所化很多大朵莲花遽然凋萎改变,无量化佛在莲花内以跏趺坐相好庄重且扩大光亮,群众亲眼所见无不恭顺。
◎我以佛眼观全部众生。贪欲恚痴诸烦恼中。有如来智如来眼如来身。结加趺坐俨然不动:释尊以佛才智观法界众生,在贪念、五欲、嗔恚、愚痴各种烦恼中,众生不明白自己都有佛性(空如来藏),具有佛的才智、知见、法身(如来智如来眼如来身)。能够以变幻佛身结跏趺坐安定不动在法性、空性中。
◎全部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众生虽在五趣六道中受各种身,具各种烦恼,其实众生具有空如来藏,此常住不变且无染污,德行法相足够齐备与佛相同。
◎比如天眼之人。观未敷花见诸花内有如来身结加趺坐。除掉萎花便得闪现:比如修行具有天眼之人,观出花苞内有佛身结跏趺坐(此为化佛成果)。只需无明、业障、烦恼、习气除掉,佛的庄重身相便得闪现。
˙萎花:无明、业障、烦恼、习气(灭除烦恼可现佛性)。
◎佛见众生如来藏已。欲令开敷为说经法。除灭烦恼闪现佛性:释尊以佛目睹众生如来藏后,为令众生解开迷闷而为其阐明经法,期望众生能除灭烦恼,花开见佛性(初地修持),并能在花开后修不空如来藏现佛身。
◎诸佛法尔。若佛出生若不出生。全部众生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但彼众生烦恼覆故。如来出生广为说法。除灭尘劳净全部智:各种佛法都是说此事,不管佛住空或出生间渡生也以此事为要,众生之如来藏常住不变(指空如来藏、佛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之性质)。因众生有无明、业障、烦恼、习气遮覆之故,诸佛如来出生间广为众生说法以「除灭尘劳净全部智」为要。
˙除灭尘劳:不在五趣六道之间轮转,以摆脱存亡为要。
˙净全部智:垢种除掉,无明业种除掉可转识成智,由此而使垢种清净成智种(即于垢种外壳除掉无明、业障、烦恼、习气并转识成智种)。
◎若有菩萨信乐此法。专注修学便得摆脱。成等正觉普为人间施作佛事:若菩萨信任且乐于修行《如来藏经》(或「除灭尘劳净全部智」)之法,专注精进修学便能得到摆脱,修成正等正觉(无上菩提、妙才智),此刻即能在大宝莲花内应化化佛佛身,以各种渡生便利法遍及为人间众生广作佛事。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比如萎变花 其花未开敷 天眼者观见 如来身无染
除掉萎花已 见无碍导师 为断烦恼故 最胜出生间
佛观众生类 悉有如来藏 无量烦恼覆 犹如秽花缠
我为诸众生 除灭烦恼故 普为说正法 令速成佛道
我已佛目睹 全部众生身 佛藏安隐住 说法则开现
◎比如萎变花其花未开敷:比如佛所化很多莲花外观遽然萎变,无量化佛在莲花花苞之内,其花没有开敷。
◎天眼者观见如来身无染:具有天眼者能观见佛身相好庄重,佛的如来藏清净无染。
◎除掉萎花已见无碍导师:除掉贪欲、嗔恚、愚痴诸烦恼业障及习气,即闪现如来才智、安闲无碍的佛身相。
˙萎花:比方无明、业障、烦恼、习气。
◎为断烦恼故最胜出生间:断除贪、嗔、痴诸烦恼业障,须修出生间的殊胜法,即在人间修成正觉之法(指上求佛法消业障、破无明、伏烦恼、解怨气、断习气……修三昧、圆觉等殊胜之法)。
◎佛观众生类悉有如来藏:佛见各类众生都具有如来藏。
◎无量烦恼覆犹如秽花缠:众生为无量烦恼所缠缚而不见如来藏(如秽花被覆缠缚)。
◎我为诸众生除灭烦恼故:释尊为众生开演经法,除灭烦恼闪现佛性。
◎普为说正法则速成佛道:释尊开演正法藏,即全部众生如来藏常住不变,众生因烦恼覆障良心而迷失于六道无法觉悟,若专注修持入摆脱三昧,则能速证佛道。
◎我已佛目睹全部众生身佛藏安隐住说法则开现:释尊见众生身具有如来藏,故诸佛如来呈现人间广为说法,令其灭除尘劳、净全部智(含菩萨信学此法,专注修持,得摆脱成正等觉,应化化佛广为人间施作佛事)。
2.岩树蜜喻
复次善男人。比如淳蜜在岩树中。很多群蜂环绕看护。时有一人巧智便利。先除彼蜂乃取其蜜。随意食用惠及远近。如是善男人。全部众生有如来藏。如彼淳蜜在于岩树。为诸烦恼之所覆蔽。亦如彼蜜群蜂看护。我以佛眼照实观之。以善便利随应说法。灭除烦恼开佛知见。普为人间施作佛事。
◎比如淳蜜在岩树中。很多群蜂环绕看护。时有一人巧智便利。先除彼蜂乃取其蜜。随意食用惠及远近:如蜜在树中,很多群蜂看护,须有办法除掉群蜂取其蜜,随意食用并惠及远近之人(群蜂即如修行妨碍、无明烦恼。证良心即如采蜂蜜,尔后须修渡生便利法,将此蜂蜜惠及远近)。
˙巧智便利:此处指以某种办法除蜂采蜜。比方佛菩萨渡生时具有巧智便利法。
◎全部众生有如来藏。如彼淳蜜在于岩树。为诸烦恼之所覆蔽。亦如彼蜜群蜂看护。我以佛眼照实观之。以善便利随应说法。灭除烦恼开佛知见。普为人间施作佛事:众生有佛性光亮如蜜在岩树中,佛性为烦恼所遮覆。佛以善巧便利法随众生根器应化而说法,首要在做灭除烦恼为人间众生做佛事。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比如岩树蜜 无量蜂环绕 巧便利取者 先除彼群蜂
众生如来藏 犹如岩树蜜 结使尘劳缠 如群蜂看护
我为诸众生 便利说正法 灭除烦恼蜂 开发如来藏
具足无碍辩 讲演甘露法 普令成正觉 大悲济群生
◎比如岩树蜜无量蜂环绕:比如淳蜜在岩树中,无量群蜂环绕看护。
◎巧便利取者先除彼群蜂:以巧智便利法,先驱除群蜂再取蜜。比方以佛智离垢去除烦恼业障,即可闪现如来藏。
˙巧智:佛智。群蜂:尘劳烦恼。
˙蜜:如来藏。
◎众生如来藏犹如岩树蜜:众生的如来藏,有如岩树中的蜂蜜。
˙岩树:烦恼壳。
◎结使尘劳缠如群蜂看护:尘劳烦恼缠盖,有如群蜂护卫维护。
◎我为诸众生便利说正法灭除烦恼蜂开发如来藏:佛为众生以便利法讲演正法知见,灭除如群蜂般多的烦恼盖障,由此闪现如来藏。
◎具足无碍辩讲演甘露法普令成正觉大悲济群生:释尊具足四无碍辩,讲演消除业障烦恼之法(甘露法),令众生佛性闪现,觉性满意,发大悲心拔济群生、利益众生。
3.秔粱喻
复次善男人。比如秔粱未离皮糩。贫愚轻贱谓为可弃。除荡既精常为御用。如是善男人。我以佛眼观诸众生。烦恼糠糩覆蔽如来无量知见。故以便利如应说法。令除烦恼净全部智。于诸人间为最正觉。
◎比如秔粱未离皮糩。贫愚轻贱谓为可弃。除荡既精常为御用:如粗粮谷带壳无法食用,赤贫愚痴之人轻贱视之,认为是可丢掉之物。但只需除掉外壳、外皮、米糠,精制后王者即可食用。
◎我以佛眼观诸众生。烦恼糠糩覆蔽如来无量知见。故以便利如应说法。令除烦恼净全部智。于诸人间为最正觉:释尊看众生烦恼相似米糠,外壳掩盖众生佛性及无量知见,因而须以便利法应化化佛随应众生说法,可除掉烦恼垢障转识成智,并在人间渡生使众生也能成佛。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全部秔粱 皮糩未除荡 贫者犹贱之 谓为可弃物
外虽似无用 内实不破坏 除掉皮糩已 乃为王者膳
我见众生类 烦恼隐佛藏 为说除灭法 令得全部智
如我如来性 众生亦复然 开化令清净 速成无上道
◎如稻麦带壳的粗粮,连赤贫愚笨之人都轻贱它,称之为可丢掉的食物。
‧秔粱:粗粮。如稻麦外面带壳,须去除外壳才干见到米粒、麦粒(秔:指晚熟不黏的稻米;粱:通称为小米)。
◎外虽似无用内实不破坏除掉皮糩已乃为王者膳:外看认为无用,但实际上内部没有破坏,只需去除外皮粗糠后,即为精美谷物,却依然可为王者所食用。
◎我见众生类烦恼隐佛藏为说除灭法则得全部智:我见各类众生因烦恼躲藏如来藏,须为众生讲演除灭业障之法,令众生得佛智如来藏。
◎如我如来性众生亦复然开化令清净速成无上道:众生躲藏的如来藏与我成佛时的佛性相同(众生须通过修持,即可如我成佛相同的佛性),只需教化众生除灭烦恼业障之法及净全部智(转识成智),即可快速成果无上道法(成佛之法)。
4.真金喻
复次善男人。比如真金堕不净处。消失不现经历年载。真金不坏而莫能知。有天眼者语世人言。此不净中有真金宝。汝等出之随意受用。如是善男人。不净处者无量烦恼是。真金宝者如来藏是。有天眼者谓如来是。是故如来广为说法。令诸众生除灭烦恼。悉成正觉施作佛事。
◎比如真金堕不净处。消失不现经历年载。真金不坏而莫能知。有天眼者语世人言。此不净中有真金宝。汝等出之随意受用:真金如佛性,埋在不净之处历经年载不坏没有人能知,有天眼的修行者奉告世人,在此不净之处中有真金瑰宝可拿出受用。
◎不净处者无量烦恼是。真金宝者如来藏是。有天眼者谓如来是。是故如来广为说法。令诸众生除灭烦恼。悉成正觉施作佛事:不净处指众生无量烦恼业障,真金瑰宝为佛性,有天眼者指如来。诸佛如来广为说法使众生灭除烦恼,皆修成正觉而施作佛事。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如金在不净 消失莫能见 天眼者乃见 即以告世人
汝等若出之 洗刷令清净 随意而受用 亲属悉蒙庆
善逝眼如是 观诸众生类 烦恼淤泥中 如来性不坏
随应而说法 令办全部事 佛性烦恼覆 速除令清净
◎如金在不净消失莫能见:真金堕在不净之处即消失不现。
˙金:比方诚心。
˙不净处:指烦恼业障。
◎天眼者乃见即以告世人:具有天眼者能够见告世人。
◎汝等若出之洗刷令清净:汝等若得到真金,须洗除污垢令康复清净(清净心闪现)。
◎随意而受用亲属悉蒙庆:若得到真金,汝等可随意受用(由诚心重用),众生皆可遭受福泽。
◎善逝眼如是观诸众生类烦恼淤泥中如来性不坏:佛眼如是调查各类众生,尽管处在烦恼淤泥之中,佛性、空性依然具有光亮,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随应而说法则办全部事:诸佛如来随应众生广为说法,令众生除灭烦恼成正等觉,并为众生广作佛事。
◎佛性烦恼覆速除令清净:众生佛性为烦恼所覆障,应敏捷除灭烦恼障令其康复清净心。
5.瑰宝喻
复次善男人。比如贫家有瑰瑰宝。宝不能言我在于此。既不自知又无语者。不能开发此瑰瑰宝。全部众生亦复如是。如来知见力无所畏。大法瑰宝在其身内。不闻不知耽惑五欲。轮转存亡遭受痛苦无量。是故诸佛出兴于世。为开身内如来法藏。彼即信受净全部智。普为众生开如来藏。无碍辩才为大施主。如是善男人。我以佛眼观诸众生有如来藏。故为诸菩萨而说此法。
◎比如贫家有瑰瑰宝。宝不能言我在于此。既不自知又无语者。不能开发此瑰瑰宝。全部众生亦复如是。如来知见力无所畏。大法瑰宝在其身内。不闻不知耽惑五欲。轮转存亡遭受痛苦无量。是故诸佛出兴于世。为开身内如来法藏。彼即信受净全部智。普为众生开如来藏。无碍辩才为大施主:比如赤贫家中(指众生)有瑰瑰宝(指佛性),瑰宝自己无法言说瑰宝在于此处。众生自己既不知道,瑰宝又不会自己说话,因而不能开发此瑰宝。诸佛如来具有知见、十力、四无所畏,了知佛性光亮在众生身内,众生不明不知而陶醉五欲(财、色、名、食、睡)中,致使轮回受存亡之苦无量。因而之故诸佛由空起相用以佛身入人间渡生,教训众生以如来藏法修持识种,使之转识成智,成无碍具辩才(成为辩才无碍)的渡生修行者。
◎我以佛眼观诸众生有如来藏。故为诸菩萨而说此法:我(释尊)以佛眼观众生有如来藏佛性,故为诸菩萨而说此《如来藏经》之法。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比如贫人家 内有瑰瑰宝 主既不知见 宝又不能言
穷年抱愚冥 无有示语者 有宝而不知 故常致赤贫
佛眼观众生 虽流通五道 大宝在身内 常在不变易
如是调查已 而为众生说 令得智瑰宝 大富兼广利
若信我所说 全部有瑰宝 信勤便利行 疾成无上道
◎比如贫人家内有瑰瑰宝:比如赤贫之人家内藏有瑰宝。
◎主既不知见宝又不能言:主人(众生)既没有发现瑰宝(佛性),瑰宝(佛性)又不能自言我在此。
◎穷年抱愚冥无有示语者:穷年累世既不自知具有瑰宝,又没有人可奉告此事。
◎有宝而不知故常致赤贫:众生有此大法瑰宝而不知,致使常匮乏困苦。
◎佛眼观众生虽流通五道大宝在身内常在不变易:佛眼调查众生,尽管众生曲折流落五趣中存亡轮回,遭受痛苦无量,但大法瑰宝(佛性、如来藏)常在众生身内且体性不变易。
˙五趣:天、人、畜生、饿鬼、阴间。
◎如是调查已而为众生说令得智瑰宝大富兼广利:佛如此调查如来藏之性质后,而广为众生说法,令众生得智能瑰宝,不光众生自身得法财大富,且能够广为利益其他众生。
◎若信我所说全部有瑰宝信勤便利行疾成无上道:若信佛所说,净全部智(转识成智)即得如来瑰宝, 信受并精勤修行菩萨道,以便利法渡生,可快速成果无上道法(成佛之法)。
6.庵罗果喻
复次善男人。比如庵罗果内实不坏。种之于地成大树王。如是善男人。我以佛眼观诸众生。如来瑰宝在无明壳。犹假如种在于核内。善男人。彼如来藏清凉无热。大才智聚妙寂泥洹。名为如来应供等正觉。善男人。如来如是观众生已。为菩萨摩诃萨净佛智故闪现此义。
◎比如庵罗果内实不坏。种之于地成大树王:比如有一种果实叫庵罗果内,只需种子不坏,种此种子在土地上能够长成大树。
◎我以佛眼观诸众生。如来瑰宝在无明壳。犹假如种在于核内:我(释尊)以佛眼观众生,佛性光亮藏在无明壳中,有如种子在果实之内。
◎彼如来藏清凉无热。大才智聚妙寂泥洹。名为如来应供等正觉:如来藏(指空如来藏)佛性光亮清凉无热(无烦恼),具有(有:不空如来藏,指种智)大才智,佛由此光亮空性中起种智的妙功用以满渡众生之愿。若能如此修证即名佛名为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大才智聚妙寂泥洹:大才智指种智。妙寂指空性中起妙用。泥洹指幽静涅槃光亮之中。
◎如来如是观众生已。为菩萨摩诃萨净佛智故闪现此义:佛观众生也具有此佛性,为大菩萨开示须在空性佛性光亮中修智种并转识成智,方可由菩萨闪现佛的应化正觉才能以满渡众生之希望。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比如庵罗果 内实不破坏 种之于大地 必成大树王
如来无漏眼 观全部众生 身内如来藏 如花果中实
无明覆佛藏 汝等应信知 三昧智具足 全部无能坏
是故我说法 开彼如来藏 疾成无上道 假如成树王
◎比如庵罗果内实不破坏:比如庵摩罗果内种子不坏。
◎种之于大地必成大树王:种之于大地,有土壤、日光、空气、水分、养料必可成为大树王。
◎如来无漏眼观全部众生身内如来藏如花果中实:如来以佛眼观全部众生,如来藏(佛性)在众生身内无明壳中,有如花果中的种子。
˙实:种子。
◎无明覆佛藏汝等应信知:汝等菩萨们应信任知晓,如来藏(佛性)为无明所覆障。
◎三昧智具足全部无能坏:佛性不行坏,以各种三昧证得此佛性(即定慧具足,虽入六道存亡轮回,全部无能沮坏)。
◎是故我说法开彼如来藏疾成无上道假如成树王:释尊讲演正法使众生了解如来藏,如来藏中自性清净,清凉无烦恼、垢染、习气。集合智种子为种智成果具有大才智,此成果须在幽静空性中起妙用,此为菩萨修行的净佛才智,如此能够快速证悟无上道法(修成无上正觉、渡生之法),有如由果实种子成为大树王。
7.金像喻
复次善男人。比如有人持真金像。行诣他国经由险途惧遭劫掠。裹以弊物令无识者。此人于道忽便命终。所以金像弃捐原野。行人践蹈咸谓不净。得天眼者见弊物中有真金像。即为出之全部礼敬。如是善男人。我见众生种种烦恼。长夜流通存亡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是故佛为众生说法。断除烦恼净如来智。转复化导全部人间。
◎比如有人持真金像。行诣他国经由险途惧遭劫掠。裹以弊物令无识者。此人于道忽便命终。所以金像弃捐原野。行人践蹈咸谓不净。得天眼者见弊物中有真金像。即为出之全部礼敬:比如有人(众生)持真金像(如来藏、佛性),惧怕走险途遭劫掠,将此真金像(佛性)以弊物裹之,令无人能知此真金像。此人(众生)命终,将真金像弃于原野,行人践蹈称为不净物,有修成天眼之人见此不净物内有真金像,即请出此真金像并礼敬之。
◎我见众生种种烦恼。长夜流通存亡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是故佛为众生说法。断除烦恼净如来智。转复化导全部人间:释尊见众生无量多种烦恼轮转存亡从不间断,佛性如来妙藏在身内,此佛性如来妙藏清净与我相同。因而释尊为众生说法,须断除烦恼灭除垢染并修持种智转识成智,由此在空性中转化成佛身,劝导教化全部人间众生。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人持金像 行诣于他国 裹以弊秽物 弃之在原野
天眼者见之 即以告世人 去秽现真像 全部大欢欣
我天眼亦然 观彼众生类 恶业烦恼缠 存亡备众苦
◎比如有人持真金像游览到他国,通过险途惧怕遭受劫掠,将金像裹以弊坏污秽之物。此人于路途中无故命终,致使金像捐弃于原野任人蹂躏,咸认为是不净之物。
◎天眼者见之即以告世人去秽现真像全部大欢欣:得天眼者见此物中有真金像,即奉告世人去除污秽闪现真金像,全部皆大欢欣。
◎我天眼亦然观彼众生类恶业烦恼缠存亡备众苦又见彼众生无明污垢中如来性不动无能破坏者:我见各类众生恶业烦恼缠缚,长夜存亡流通、备受诸苦无量。但如来藏的体性在众生身内,俨然如是清净如佛无异,不是任何外力所能破坏。
◎佛既见如是为诸菩萨说:佛知此如来藏中种智妙用,即为众菩萨说法。
◎烦恼众恶业覆蔽最胜身当勤净除断显出如来智天人龙鬼神全部所归仰:当勤断除诸烦恼恶业、净如来智,以显出如来藏中种智的妙才智,转化成佛身劝导教化全部人间众生,为全部天、人、龙、鬼、神所皈依慕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