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二
(大日经卷二)
入漫荼罗具缘真言品第二之余
大唐天竺三藏善无畏共沙门一行译
药师山紫云居士批注
◎ 尔时毘卢遮那世尊与全部诸佛同共聚会,各各宣说全部声闻、缘觉、菩萨三昧道。时佛入于全部如来一体速疾力三昧,所以世尊复告执金刚菩萨言。
毗卢佛与诸佛一起聚会,宣说各自的国际或净土有关声闻、缘觉、菩萨三昧道的开示。此刻「佛」入于全部如来三昧定,并由毗卢佛对金刚菩萨开示如下。
◎ 我昔坐道场,降伏于四魔,以大勤勇声,除众生怖畏。
‧ 我:毗卢佛。
‧ 四魔:烦恼魔、病魔、死魔、五蕴(阴)魔。
‧ 大勤勇声:英勇护持力。
毗卢佛往昔于道场修行时,降伏烦恼魔、病魔、死魔、五蕴(阴)魔。并以英勇护持力为众生除掉惊骇。
◎ 是时梵天等,心喜共称呼,由此诸人间,号名大勤勇。
‧ 梵天:梵天归于天界众生之一。
此刻梵天天众非常高兴,共称毗卢佛在天界度生的名号为大勤勇菩萨。
◎ 我觉本不生,出过言语道,诸过得摆脱,远离于缘由。
‧ 我觉:空性。
‧ 本:本体。
‧ 出过:逾越。
‧ 诸过:因果业障。
‧ 远离:脱离
空性本体是不生不灭,无法用言语说出,要摆脱须了因果、业障,脱离五种情执缘由(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师徒)。
◎ 知空等虚空,如实相智生,已离全部暗,榜首实无垢。
‧ 智生:智种闪现。
‧ 离:脱离。
‧ 暗:业障、无明。
‧ 无垢:清净不染。
了知「空」如虚空般相同广阔无边;具有实相的智种子闪现,脱离业障、无明,种子清净不染。
◎ 诸趣唯想名,佛相亦复然,此榜首实践,以加持力故。
‧ 趣:五趣。
‧ 唯想名:众生心想之相,佛即可变幻。
因佛力加持的原因,由空闪现佛身相,入五趣以众生心想之相度生。
◎ 为度于人间,而以文字说。
由于要在人间度生,毗卢佛以真言法文字说教。
此文是阐明「空」本不生,远离诸言、诸过等相。实相由空闪现如佛国净土、佛身相。
◎ 尔时执金刚具德者。得未曾有开敷眼。顶礼全部智而说偈言。
执金刚于三昧中得才智法喜,顶礼全部智(如来)而说此偈如下文。
◎ 诸佛甚希有,权智不思议!离全部戏论,诸佛天然智。
‧ 诸佛甚希有:诸佛具有特别稀有之法。
‧ 权智不思议:智种子的功用难以想象。
‧ 离全部戏论:空性显出之实相是实在性非虚妄性,离全部无意义的言说。
‧ 诸佛天然智:显出佛本体才智。
◎ 而为人间说,满意众希愿。真言相如是,常依于二谛。
‧ 而为人间说:为三界众生说法。
‧ 满意众希愿:满意众生的希望。
‧ 真言相如是:真言教法具有满意众生希望的才干。
‧ 常依于二谛:依空(空观)、相(假观)的互用。二谛:真理、俗谛。
◎ 若有诸众生,知此法教者,世人应供养,犹如敬制底。
‧ 若有诸众生:若有人间诸众生。
‧ 知此法教者:彻底了知真言法的教义。
‧ 世人应供养:众生应对了知真言法教义的行者应做供养。
‧ 犹如敬制底:犹如对佛塔的恭顺。
要了知本体才智,是为满意人间众生的希望,真言实相依空观、假观之互用能够达此意图。
◎ 时执金刚说此偈已,谛观毘卢遮那,目不暂瞬,默可是住。所以世尊复告执金刚隐秘主言:复次,隐秘主!
◎ 终身补处菩萨住佛地三昧道,离于做作,知人间相,住于业地,坚住佛地。
‧ 终身补处菩萨:指最终终身是妙觉菩萨果位,下终身即可进入佛果位。补处菩萨特性:登地具果位的菩萨,住佛地三昧道,离于做作,知人间相,住于业地,坚住佛地。
‧ 住佛地三昧道:已修持佛果位的各种三昧法。
‧ 离于做作:不再造各种业障。
‧ 知人间相:了知三界的业障。
‧ 住于业地:色身须住于三界中的某一道。
‧ 坚住佛地:终身补处菩萨就如佛般的清净。此指已具果位菩萨应如是,如在三界内度生,心不离佛。例如本师以终身补处菩萨下凡人间度生,处在人间各种业中,心仍然清净不染着、不造业。
◎ 复次,隐秘主!八地安闲菩萨三昧道,不得全部诸法,离于有生,知全部变幻,是故世称观安闲者。
‧ 八地安闲菩萨三昧道:八地果位菩萨修行各种的三昧法。菩萨三昧道是指菩萨行人间诸法时的办法。八地菩萨知诸法如幻不行得,离于有生,知变幻。是故才干安闲无有惊骇,知全部法。
‧ 不得全部诸法,离于有生:不再用业力轮回、已脱离存亡轮回,知诸法如幻不行得,远离诸法实有生灭之妄见。
‧ 知全部变幻:修各种如幻法,包含种子如幻、诸法如幻、人间如幻。
‧ 世称观安闲者:观众生如幻,度生安闲无碍。
◎ 复次,隐秘主!声闻众住有缘地,识生灭除二边极调查智,得不随顺修行因,是名声闻三昧道。
‧ 声闻众住有缘地:声闻众小乘修行者的修行法。
‧ 识生灭除二边:指知道生灭无常道理,远离有无二边论。识:知道。生灭:无常。除:除掉。二边:有、无。
‧ 极调查智:往内观修行,闪现才智极智。
‧ 得不随顺修行因:不肯出人间行菩萨道。
‧ 名声闻三昧道:此称为小乘声闻道修行法。声闻众住有缘地,识生灭除二边极调查智,得不随顺修行因。此处是阐明声闻道的修行法,住有缘的各道,修行到入空了脱存亡,了知生灭二相,才智高超,可是不肯出人间行菩萨道度生。
◎ 隐秘主!缘觉调查因果,住无言说法,不转无言说,于全部法证极灭言语三昧,是名缘觉三昧道。
‧ 缘觉调查因果,住无言说法:缘觉修行是以观十二缘由入空性,住于空,无法以言语阐明空性。因果:十二缘由。
‧ 住无言说法:指空的境地。无言说:为不行言说。
‧ 不转无言说,于全部法证极灭言语三昧:指空的境地不行用言说表达。于全部法皆证其空性,不肯转出人间度生。
‧ 是名缘觉三昧道:此称为小乘缘觉道修行法。缘觉三昧道:调查因果,住无言说法,不转无言说,于全部法证极灭言语三昧。此处是指缘觉道的修行法,了知因果,由十二缘由法修行。且已入空、住空的境地,可是也不肯出人间行菩萨道度生。
◎ 隐秘主!人间因果及业,若生若灭系属他主,空三昧生,是名人间三昧道。
‧ 人间因果及业:在人间受因果律及业障分配。
‧ 若生若灭系属他主:因果及业障的生灭是由借主引发。他主:是指借主或各种业障的引起。
‧ 空三昧生:住空修行三昧法方可闪现。空:住空。三昧:三昧法。生:闪现。
‧ 是名人间三昧道:此称为人间凡夫修行的办法。
人间道的修行法,了知人间因果及业障,其生与灭是由借主及各种业障引起,修行到入空及住空三昧方能由空闪现。
◎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 隐秘主当知,此等三昧道,若住佛世尊,菩萨救世者,
‧ 此等三昧道:住佛地三昧道、菩萨三昧道、声闻三昧道、缘觉三昧道、人间三昧道。
‧ 若住佛世尊,菩萨救世者:化佛、菩萨住于人间行菩萨道度生。
◎ 缘觉声闻说,摧害于诸过。若诸天人间,真言法教道,
‧ 摧害于诸过:各种罪业消除。过:罪业。
‧ 诸天人间:人、天两界。
‧ 真言法教道:以真言法作为修行。
◎ 如是勤勇者,为利众生故。
‧ 如是勤勇者:尽力修持真言法的修持者。
‧ 为利众生故:为众生的利益修持真言。
◎ 复次,世尊告执金刚隐秘主言:「隐秘主!汝当谛听诸真言相。」金刚手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尔时世尊复说颂曰:
‧ 诸真言相:指咒语的本相及功用。
◎ 等正觉真言,言名建立相,如因陀罗宗,诸义利成果。
‧ 等正觉:成佛。
‧ 言:阐明
‧ 名:称谓。
‧ 相:佛的相。
‧ 因陀罗宗:持咒语的宗派。
成果佛的真言,持诵阐明成佛的名号,如持咒语的宗派,各种义利皆得成果。
◎ 有添加法句,本名行相应,若唵字 字,及与泼磔迦,或颉唎媲等,是佛顶名号。
‧ 有添加法句:真言持诵有添加字句。如真言榜首字为唵、 。
‧ 本名行相应:佛本名与行愿可相应。行:行愿。
‧ 泼磔迦、颉唎媲是代表佛顶名号,佛顶名号是敬称。
◎ 若揭 [口栗]佷拏,佉陀耶畔阇,诃娜摩啰也,钵咤也等类,是奉教使者,诸忿怒真言。
此为具有护持佛菩萨的金刚,以修持金刚部的真言为主。
◎ 若有纳么字,及莎缚诃等,是修三摩地,寂行者标相。
‧ 三摩地:定、等持。
‧ 寂:幽静。
‧ 行:修行。
‧ 标:表明。
若持纳么(南无),及莎缚诃(娑婆诃)是指持修诚意的咒语,以修幽静、清净心、涅槃为方针的表明。
◎ 若有扇多字,微戍陀字等,当知能满意,全部所希愿。
‧ 若有扇多,微戍陀的字语:代表能满意全部所愿。
◎ 此正觉佛子,救世者真言,若声闻所说,逐个句安布。
‧ 逐个句安布:指真言的字句仅仅布达、宣告。 具佛果位修行者,真言能够救人间凡夫,若声闻所说的真言、咒语,仅仅布达、宣告。
◎ 是中辟支佛,复有少不同,谓三昧分异,净除于业生。
‧ 三昧分异:大乘三昧观空,定中修才智。辟支佛三昧以净除所生的业障,与大乘三昧不同。分异:不同。
「真言」即为咒语,诸佛的密语,「相」是本相、种子字及功用的意思。诸佛的真言、咒语,具有特别功用,意图为成果各界的众生,有时添加各种句法,以与本尊相应,成果佛道。如各种字代表不同的意思,有佛顶名号,忿怒真言,修三摩地法,…。(详见原文)
每位佛的咒语不同,其功用也不同,如一般常用的大悲咒、往生咒、六字大明咒、药师灌顶真言咒,其意思、功用、本尊都不相同。
◎ 「复次,隐秘主!此真言相非全部诸佛所作,不令他作,亦不随喜。何以故?所以诸法法如是故。若诸如来呈现,若诸如来不出,诸法法尔如是住,谓诸真言,真言法尔故。
真言相法不是诸佛所作的,也不是令其他所作的,也不是随喜所作的。什么原因呢?持真言法有法脉成果(那是由空所起才智的成果),原本便是如是。若诸如来呈现或诸如来不呈现,诸法(真言法)是要害,所以称真言是修持成佛的要害。
‧ 真言相非全部诸佛所作:真言的本相不是全部佛所作的。
‧ 诸法法如是故:诸法原本即如此。(诸法法脉原本如此。榜首个法代表修持诸真言法、第二个法代表法脉成果)。
‧ 诸法法尔如是住:诸法法脉本自如此存在。
‧ 真言法尔故:真言便是法、种子字,是如来无量百千万劫积集修行的实在谛语。(法尔:其法本自如此。此处指要害Key,真言便是法的要害)
◎ 隐秘主!成等正觉全部知者,全部见者出兴于世,而自此法说种种道,随种种乐欲,种种诸众生心,以种种句、种种文、种种随方言语、种种诸趣音声,而以加持说真言道。
‧ 成等正觉全部知者:成佛的修行者。
‧ 全部见者出兴于世:成佛的修行者,出人间度生。
‧ 加持说真言道:加持于修真言的修行者。
此句是阐明一个修行者成佛出人间度生,对真言道修行者以放光加持;入各道中随各道众生的志愿、心想,以各种言语、文字、声响、加持于修真言的修行者。
◎ 隐秘主!云何如来真言道?谓加持此书写文字:
什么是如来真言道?即佛力加持咒语所书写的文字。
‧ 如来真言道:用各种办法、各种文句言语,而加持于修真言的修行者。
‧ 加持此书写文字:加持咒语所书写的文字。须用下面办法修出「如来真言道」,即四圣谛,四念处,四神足,六波罗蜜,七菩提宝,四梵住,十八佛不共法。总归,诸如来的「福」、「慧」、「愿力」,「佛力」会加持各类众生,随顺众生修行后,才开示「真言」教法─种子字的教授。依笔者经历,种子字在修行进程中是很重要的进程,是通往良心,敞开如来才智的要害。
◎ 隐秘主!如来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积集修行实在谛语:四圣谛、四念处、四神足、十如来力、六波罗蜜、七菩提宝,四梵住、十八佛不共法。
如来、佛的修持,无量劫以来以实在、真理修持,如四念处、四神足…十八佛不共法。
◎ 隐秘主!以要言之,诸如来全部智智、全部如来自福智力、自愿智力、全部法界加持力,随众生如其品种,开示真言教法。
简要地说,诸佛如来的全部智种,来自如来福智、愿智及诸如来法界加持力,随众生品种不同,开示不同真言教法。
◎ 「云何真言教法?谓阿字门,全部诸法本不生故。迦字门,全部诸法离作业故。佉字门,全部诸法等虚空不行得故。哦字门,全部诸法全部行不行得故。伽字门,全部诸法一合相不行得故。遮字门,全部诸法离全部迁变故。车字门,全部诸法印象不行得故。若字门,全部诸法生不行得故。社字门,全部诸法战敌不行得故。咤字门,全部诸法慢不行得故。[口宅]字门,全部诸法长养不行得故。拏字门,全部诸法怨对不行得故。荼字门,全部诸法执持不行得故。多字门,全部诸法如如不行得故。他字门,全部诸法住处不行得故。娜字门,全部诸法施不行得故。驮字门,全部诸法法界不行得故。波字门,全部诸法榜首义谛不行得故。颇字门,全部诸法不坚如聚沫故。么字门,全部诸法缚不行得故。婆字门,全部诸法全部有不行得故。野字门,全部诸法全部乘不行得故。啰字门,全部诸法离全部诸尘染故。逻字门,全部诸法全部相不行得故。缚字门,全部诸法言语道断故。奢字门,全部诸法赋性寂故。沙字门,全部诸法性钝故。娑字门,全部诸法全部谛不行得故。诃字门,全部诸法因不行得故。隐秘主!仰、若、拏、那、么,于全部三昧安闲速能成辨诸事,所为义利皆悉成果。」
修行到此会呈现各种的种子字,如下面所列,并且每种的种子字有不同的功用。
种子字 —– 有不同的功用。
阿字门 —– 全部诸法本不生故。
迦字门 —– 全部诸法离作业故。
佉字门 —– 全部诸法等虚空不行得故。
哦字门 —– 全部诸法全部行不行得故。
伽字门 —– 全部诸法一合相不行得故。
遮字门 —– 全部诸法离全部迁变故。
车字门 —– 全部诸法印象不行得故。
若字门 —– 全部诸法生不行得故。
社字门 —– 全部诸法战敌不行得故。
咤字门 —– 全部诸法慢不行得故。
〔口宅〕字门 —– 全部诸法长养不行得故。
拏字门 —– 全部诸法怨对不行得故。
荼字门 —– 全部诸法执持不行得故。
多字门 —– 全部诸法如如不行得故。
他字门 —– 全部诸法住处不行得故。
娜字门 —– 全部诸法施不行得故。
驮字门 —– 全部诸法法界不行得故。
波字门 —– 全部诸法榜首义谛不行得故。
颇字门 —– 全部诸法不坚如聚沫故。
么字门 —– 全部诸法缚不行得故。
婆字门 —– 全部诸法全部有不行得故。
野字门 —– 全部诸法全部乘不行得故。
啰字门 —– 全部诸法离全部诸尘染故。
逻字门 —– 全部诸法全部相不行得故。
缚字门 —– 全部诸法言语道断故。
奢字门 —– 全部诸法赋性寂故。
沙字门 —– 全部诸法性钝故。
娑字门 —– 全部诸法全部谛不行得故。
诃字门 —– 全部诸法因不行得故。
若知此教法,当可修本尊、化佛、应身佛,进入佛的才智系统。
依笔者经历,一般每人所修本尊或法门不同,所呈现的字不同,可是榜首个「阿」字,确是一起都会最早呈现的种子字。
◎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真言三昧门,满意全部愿:
以真言修持法门,能够满全部愿。
◎ 所谓诸如来,难以想象果:
修成如来、佛,有难以想象的成果。果:成果。
◎ 具足众胜愿,真言决界说:
满意众生殊胜的愿力,只要真言能够决议。
◎ 逾越于三世,无垢同虚空:
修行者须入空性,超逸曩昔、现在、未来,良心无垢广阔如虚空。
◎ 住不思议心,起作诸工作:
住空观现度生心,而以佛工作为起做营运。
◎ 到修行地者,授不思议果:
‧ 地:心。
修行者度生之心,已达满意具足而授佛果位。
◎ 是榜首实在,诸佛所开示:
诸佛所开示(毗卢遮那佛开示)是实在不虚。
◎ 若知此法教,当得诸悉地:
若了知真言法,必可得各种悉地成果。
◎ 最胜实在声,真言真言相,行者谛思惟,当得不坏句:
‧ 不坏句:本尊成果。
最殊胜真言声、真言相,修行者须以此为真理而修持,必得本尊成果。
◎ 尔时执金刚隐秘主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不思议真言相道法,不共全部声闻、缘觉,亦非普为全部众生。若信此真言道者,诸积德行善法皆当满意。唯愿世尊次说漫荼罗所须次序。」
佛所说难以想象的真言相道法门,不是声闻、缘觉及一般众生所能了知,若信此真言道法门,依此法门修持,将来诸积德行善法皆可得到满意。希望世尊次说修习漫荼罗所须的次序:
‧ 次说:第二阶段阐明漫荼罗修行。
‧ 次序:修行的阶段。
◎ 如是说已,世尊复告金刚手而说偈言:持真言行者,供养诸圣尊,当奉悦意花,皎白黄朱色:
‧ 供养诸圣尊:供养漫荼罗内诸如来、佛、菩萨、金刚。
‧ 当奉悦意花:以花供养。
‧ 皎白黄朱色:以白色、黄色、赤色为主。
◎ 钵头摩青莲,龙花奔那伽,计萨啰末利,得蘗蓝瞻卜:
‧ 钵头摩:已开的赤色大莲花,莲花中具有种子、果实,代表才智成果
‧ 龙花奔那伽:龙树花奔那伽。
‧ 青莲:青莲花,长穗状小花。
‧ 末利:茉莉花。
‧ 瞻卜:小槴子华,华小而香,具有芳香。
◎ 无忧底罗剑,钵咤罗娑罗,是等鲜妙华,吉利众所乐:
‧ 是等鲜妙华:新鲜妙花。
‧ 吉利众所乐:群众所喜欢。
◎ 收集认为鬘,敬心而供养。栴檀及青木,苜蓿香郁金,及余妙涂香,尽持以贡献。沈水及松香,[口缚] 蓝与冰片。
收集一些有香味的小花做成花鬘,诚意恭顺供养诸佛。以栴檀木、青木、苜蓿花、郁金香及其他各种香水涂改之,亦可诚意供养诸佛。以沈香、松香、[口缚] 蓝(美丽小花,有香味)、琥珀可用以燃烧做熏香供养。
◎ 白檀胶香等,失利婆塞迦,及余焚香类,芬馥世称美:
供养香花,贡献涂香、焚香、苜蓿、郁金香、栴檀、青木粉沈、檀香、白檀等等香料,烧出芳香的香味,为佛所称誉。
◎ 应当随法教,而奉于圣尊:
随所授法脉供奉诸如来、佛、菩萨及金刚。(供奉自己法脉的佛菩萨)。
◎ 复次群众生,依教献诸食:
随所教施舍下列各种食物给各界众生。
◎ 奉乳糜酪饭,欢欣漫荼迦,百叶甘美饼,净妙沙糖饼,
布利迦间究,及末涂失啰,媲诺迦无忧,播钵咤食等,
如是诸肴[食善],种种珍妙果,蹇荼与石蜜,糖蜜生熟酥,
种种诸浆饮,奶酪净牛味。
贡献乳糜和酪饭,欢欣丸漫荼迦,糖酥百叶甘美饼,净妙沙糖饼,布利迦饼、间究(穴)饼、以及末涂失啰饼,媲诺迦无忧饼,播钵咤食等各种美食,亦供种种珍妙果,白糖与石蜜、糖酥蜜等种种诸浆饮,净牛奶酪亦供献。
‧ 饭:米饭。
‧ 百叶:菜肴。
‧ 美饼:糕饼。
‧ 沙糖饼:甜饼。
‧ 浆饮:奶茶、奶酪。
‧ 珍妙果:坚果类。
‧ 蹇荼:白糖。
‧ 石蜜:蜜。
‧ 乳:牛乳。
‧ 酪:奶酪。
◎ 又奉诸灯烛,异类新净器,盛满妙香油,布列为照明。
‧ 奉诸灯烛:以灯烛供养。
‧ 异类新净器:各种洁净的器皿。
‧ 布列为照明:点着摆放的灯烛。
◎ 四方缯幡盖,种种色相间,门标异形类,并悬以铃铎:
‧ 四方缯幡盖,种种色相间:四方悬挂五色宝盖。幡盖:宝盖。种种色:五色。
‧ 门标异形类,并悬以铃铎:做不同形状的门标,以铃铎挂在门上。
◎ 或以心供养,全部皆作之:
以心持咒做供养,广泛全部处。
◎ 持真言行者,存意勿忘掉。次具迦罗奢,或六或十八,
备足诸宝药,盛满众香水。枝条上垂布,间插华果实,
涂香等严饰,结护而作净。系颈以妙衣,瓶数或增广:
‧ 持真言行者,存意勿忘掉:持真言修行者不要忘掉上述的供养法及施舍,庄重道场。
‧ 次具迦罗奢:其次预备药草度病魔。
‧ 或六或十八:持咒加持六瓶或十八瓶。
‧ 备足诸宝药:瓶内预备各种药草。
‧ 盛满众香水:瓶内预备各种香料水。
‧ 枝条上垂布:瓶口系上五色线布条。
‧ 间插华果实:添加花果供养施舍。
‧ 涂香等严饰:以涂香等庄重装修。
‧ 结护而作净:以真言结护而作净。
‧ 系颈以妙衣:瓶颈系之以妙衣。
‧ 瓶数或增广:瓶数亦可增大加广。
◎ 上首诸尊等,各各奉兼服。诸余大有情,逐个皆献之,
‧ 上首诸尊等:具大福报的菩萨。
‧ 各各奉兼服:各各独自供养。
‧ 诸余大有情:菩萨。
‧ 逐个皆献之:每一尊菩萨皆要供养。
◎ 如是修供养,次引应度者。洒之以清水,授与涂香华:
‧ 如是修供养:供养。
‧ 次引应度者:其次带领弟子做供养。应度者:弟子。
‧ 洒之以清水:对弟子洒以清清水。
‧ 授与涂香华:对弟子教授供养法。
◎ 今发菩提心,忆想诸如来。全部皆当得,生于净佛家:
‧ 今发菩提心:今在佛前发菩提心。
‧ 忆想诸如来:忆持诸如来名号。
‧ 生于净佛家:入清净诸佛坛城。
◎ 结法界生印,及与*轮印。金刚有情等,而用作加护:
‧ 结法界生印:结法界印。
‧ 及与*轮印:*轮印。
‧ 金刚有情等,而用作加护:金刚加持印,作为护持坛城。
◎ 次应当自结,诸佛三昧耶。三转加净衣,如真言法教:
‧ 次应当自结:自结手印。
‧ 诸佛三昧耶:恪守诸佛三昧耶戒。
‧ 三转加净衣:持咒、结手印滚动三次加持清净衣。
‧ 如真言法教:此即为真言教法。
◎ 而用覆其首,深起悲念心。三诵三昧耶,顶戴以啰字,
严以大空点,周匝开焰鬘。字学生白光,流出如满月:
‧ 而用覆其首:以双手覆盖于头顶。
‧ 深起悲念心:发慈悲心。
‧ 三诵三昧耶:持诵三昧耶三遍。
‧ 顶戴以啰字:以啰种子字加持。
‧ 严以大空点:啰种子字住空的中心点方位。
‧ 周匝开焰鬘:四周有火焰。
‧ 字学生白光:啰字生白色光。
‧ 流出如满月:由月轮流出白光。满月:月轮。
◎ 现对诸救世,而散于净华。随其所至处,行人而尊奉:
‧ 现对诸救世:面临具有度生成果的修行者。
‧ 而散于净华:以清净花供养。
‧ 随其所至处:跟随具有度生成果的修行者。
‧ 行人而尊奉:真言修行人均须敬重及赡养。
◎ 漫荼罗初门,大龙厢卫处。于二门中心,安立于学人,
住彼随法教,而作众工作。如是令弟子,远离于诸过,
作寂然护摩,护摩依法住。初自中胎藏,至第二之外:
‧ 漫荼罗初门,大龙厢卫处:漫荼罗坛城大门由两条大龙看护。
‧ 于二门中心,安立于学人:修行人立于门中。
‧ 住彼随法教,而作众工作:依真言法作佛工作。
‧ 如是令弟子,远离于诸过:修行人有必要除掉因果及业障。
‧ 作寂然护摩,护摩依法住:作表里护摩使心里幽静,护良心依法而修行。护摩:护良心,包含内护摩及外护摩。
‧ 初自中胎藏,至第二之外:由漫荼罗最中心处(胎藏),向外第二层延伸。
◎ 于漫荼罗中,作无疑虑心,如其自肘量,陷作光亮坛,
四节为周界,中表金刚印。师位之右方,护摩具支分:
‧ 于漫荼罗中,作无疑虑心:修行者于漫荼罗最中心处,安住于无疑虑心(不能有疑业)。
‧ 如其自肘量,陷作光亮坛:以手肘长度为规范量,作一四方形之光亮坛。
‧ 四节为周界,中表金刚印:手肘长度作为一节规范量,四个手肘长为周界,光亮坛的四周用金刚手印或金刚萨埵佛像。
‧ 师位之右方,护摩具支分:教训师坐落光亮坛前的右方,教训师具护摩的才干。师:包含善常识、阿阇梨、上师(有修证的修行者)等。
◎ 学人住其左,蹲踞增敬心。自敷吉利草,藉地以安坐,
或布众五颜六色,彤辉极严丽。全部缋事成,是略护摩处:
‧ 学人住其左,蹲踞增敬心:修行者坐落光亮坛前的左方,行跪拜礼表明对漫荼罗诸佛菩萨的敬重心。
‧ 自敷吉利草,藉地以安坐:将吉利草作成的蒲团铺于地上,修行者安心的坐在蒲团上。吉利草:是一种茅草。
‧ 或布众五颜六色,彤辉极严丽:以五种五颜六色的布,安顿漫荼罗坛城以庄重道场。
‧ 全部缋事成,是略护摩处:上述各种安顿已完结。此叫略护摩。
◎ 周匝布祥茅,端末相互加。右旋皆广厚,遍洒以香水,
思惟火光尊,哀愍全部故。应当持满器,而以供养之:
‧ 周匝布祥茅,端末相互加:香炉四周相互加以微细之香末、香料。
‧ 右旋皆广厚,遍洒以香水:由右旋添加,并在地上洒甘露水。
‧ 思惟火光尊,哀愍全部故:先恭请火神,并请诸佛加持全部。
‧ 应当持满器,而以供养之:以贡品供养之。
◎ 尔时善住者,当说是真语:南么三曼多勃驮喃 恶揭娜曳 莎诃
◎ 复以三昧手,次持诸弟子,慧手大空指,略奉持护摩。
‧ 复以三昧手,次持诸弟子:教训师以持三昧印加持修行弟子。
‧ 慧手大空指,略奉持护摩:以慧手印护持修行者。
◎ 每献辄诚诵,各异至三七,当住慈愍心,依法实在言:
‧ 每献辄诚诵,各异至三七:每次诚意持咒二十一遍。(如下列咒语)
‧ 当住慈愍心,依法实在言:修行者须有慈悲心,依法持诵真言。
◎ 南么三曼多勃驮喃 阿摩诃扇底蘗多 扇底羯啰 钵啰睒摩达磨
尔若多 阿婆[口缚] 萨 [口缚]婆[口缚] 达么娑么多钵啰钵多 莎诃
◎ 行者护摩竟,应教令儭施:
修行者除垢结束,再教训修行者亲身作施舍。
◎ 金银众瑰宝,象马及车乘,牛羊上衣服,或复余资财。弟子当诚恳,恭顺起殷重。
施舍以金、银、瑰宝、象马、车乘、僧服、或其他种用具。弟子以忠诚、恭顺、尊重的心作施舍。
◎ 深心自忻庆,而奉于所尊。以修行净舍,令彼欢欣故,已为作加护,应召而告言:
修行者发深心,将施舍项目奉送至佛前加持。修行者修舍心令众生欢欣,为修行作护持并昭告法界。
◎ 今此胜福田,全部佛所说,为欲广饶益,全部诸有情,奉施全部僧,当获于大果:
现在修行者具有福报(福田心),依佛所说,为广阔利益全部有情众生须供养僧,可获得大利益,滋补本身的法财。
◎ 无尽大资财,世说常随生,以供养僧者,施具德之人。
是故世尊说,应当发欢欣,随力办肴膳,而施现前僧: 供僧时,此僧须具有德性之人方可添加修行人的资财(法财)。所以毘卢遮那佛说,应发欢欣心,随自己的才干办膳食,供养心已落发的和尚(包含在家僧及落发僧)。
◎ 尔时毘卢遮那世尊复告执金刚隐秘主,而说偈言:
◎ 汝摩诃萨埵,专心应谛听,当广说灌顶,古佛所开示:
‧ 汝摩诃萨埵:菩萨。
‧ 古佛:曩昔诸佛,例如贤劫七佛。
‧ 当广说灌顶:对菩萨们开示灌顶法。
◎ 师作第二坛,对中漫荼罗,图像于外界,相距二肘量:
指导师坐于漫荼罗中的下一坛,正中面临漫荼罗,向外以二手肘长度为规范量画一圆周界,此为第二坛。
◎ 四方正平等,内向开一门,安四执金刚,居其四维外。
◎ 谓住无戏论,及虚空无垢,无垢眼金刚,被杂色衣等。
四方正平等,向内各开一个门,于光亮坛前第二坛的四方门安顿四金刚(住无戏论金刚、虚空金刚、无垢金刚、无垢眼金刚),此四金刚着多色金刚衣服。
◎ 心里大莲华,八叶及须蕊。于四方叶中,四伴侣菩萨,由彼大有情,往昔愿力故。云何名为四?谓总持安闲,念持利益心,悲者菩萨等:
修行者心里闪现八叶大莲华,其间四方,四叶中具有四类菩萨,彼诸大菩萨,往昔曾发大誓愿,四类菩萨的名称是:总持菩萨、安闲菩萨、念持利益菩萨、悲者菩萨。
◎ 所余诸四叶,作四奉教者,杂色衣满愿,无碍及摆脱。中心示法界,难以想象色,四宝所成瓶,盛满众药宝。普贤慈氏尊,及与除盖障,除全部恶趣,而以作加持。彼于灌顶时,当置妙莲上:
其他四叶中具有四类教训的菩萨(普贤菩萨、慈氏尊弥勒菩萨、除盖障菩萨、除全部恶趣菩萨),此四位菩萨穿戴以愿力成果之多色衣服,协助众生摆脱及除妨碍。中心表明法界,由四宝所构成之宝瓶内盛满众宝药,于灌顶加持时即置于妙莲华上。
◎ 献以涂香华,灯明及阏伽。上荫幢幡盖,奉摄意音乐,
吉庆伽陀等,广多美妙言。如是而供养,令得欢欣已: ‧ 供养:涂香、香、花、灯、阏伽(清清水)、幢、幡盖、音乐、偈(伽陀)等。
◎ 亲对诸如来,而自灌其顶。复当供养彼,妙善诸香华:
面临诸如来,修行者自己灌顶,并以美丽新鲜的香花亲身做供养。
◎ 次应执金篦,在于彼前住。慰喻令欢欣,说如是伽他:
修行者手拿金篦站在佛前,以欢欣心讲述偈文。
◎ 佛子佛为汝,决除无智膜,犹如世医王,善用以金筹。
佛为佛子除掉智种子的无明膜,佛如人间的大医王,以金筹办法决议修持真言行。
◎ 持真言行者,复当执明镜,为显无相法,说是妙伽他:
又再次为修行者拿一明镜,此明镜代表修无相空法,而说下列偈文。
◎ 诸法无形像,清澄无垢浊,无执离言说,但从因业起。
如是知此法,自性无染污,为世无比利,汝从佛心生。
◎ 次当授*轮,置以二足间,慧手传法螺,复说如是偈:
诸法无形、无相,良心清净无垢染,良心无执着,空性无法以言语而说,凡夫因业障起无明。如是知自性清净无染,具有大神通力,化佛由空性闪现。其次授以化佛*轮,代表福、慧具足,右手举法螺,转*轮弘法以利生,又说如下偈文:
‧ 为世无比利:大神通力。
‧ 汝从佛心生:化佛由空性闪现。
‧ 二足:福、慧具足。
‧ 慧手:右手。
◎ 汝自于今天,转于救世轮,其声普周遍,吹无上法螺:
从此修行者(化佛)能够转*轮,于人间传法,度法界六道众生。
◎ 勿生于异慧,当离疑悔心,开示于人间,胜行真言道:
修行者(化佛)应具有正知见,去除疑业、邪见,于人间以真言法度生。 ‧ 道:修行的办法。
◎ 常作如是愿,宣唱佛恩德,全部持金刚,皆当护念汝。
常常有度生愿力,具有佛的慈悲心,全部金刚都会护持。
◎ 次当于弟子,而起悲念心,行者应入中,示三昧耶偈。
若弟子具有慈悲心,修行者(化佛)即教训弟子入佛门,以三昧耶偈奉告。
◎ 佛子汝从今,不吝身命故,常不该舍法,舍离菩提心:
此弟子从今而后为佛子,不吝自己之身命,不舍离教法及菩提心。
◎ 小气全部法,晦气众生行。佛说三昧耶,汝善住戒者:
悭贪小气的行为无法利益众生,所以佛奉告须以三昧耶为戒。
◎ 如护本身命,护戒亦如是。应诚恳恭顺,稽首圣尊足,所作随教行,勿生疑虑心:
护戒如护自己生命,以诚恳意恭顺稽首圣尊足(礼敬诸佛菩萨),奉行真言法教训,无所疑虑。
此真言相道法不是声闻、缘觉及一般全部众生所修的办法。而是提供给积德行善果位具足的修行者。乐意请毗卢佛教训「漫荼罗所须次序」(详见原文),此刻即进入诸佛修行次序的办法。如上面偈文中。此段偈文中是修行中属观想成果,一般应属佛乘的修行办法,在诸佛菩萨教训下才可有成果。每种法门修行办法略有不同,如金刚部与胎藏部的办法纷歧;莲部,佛部也不同,一定要依次序修行。
◎ 尔时金刚手白佛言:「世尊!若有诸善男人、善女性,入此大悲藏生大漫荼罗三昧耶者,彼获几所福德聚?」如是说已,佛告金刚手言:「隐秘主!从初发心甚至成如来全部福德聚,是善男人、善女性福德聚与彼正等。隐秘主!以此法门当如是知,彼善男人、善女性从如来口生,佛心之子,若是善男人、善女性地点方所,即为有佛施作佛事。是故,隐秘主!若乐欲供养佛者,当供养此善男人、善女性。若乐欲见佛,即当观彼。」 时金刚手等上首执金刚及普贤等上首诸菩萨同声说言:「世尊!我等从今以后应当恭顺供养是善男人、善女性。何以故?世尊!彼善男人、善女性同见佛世尊故。」
‧ 彼获几所福德聚:入此大悲藏生大漫荼罗三昧耶的修行者,可获福德多少?
‧ 福德聚与彼正等:入此大悲藏生大漫荼罗三昧耶的修行者,其福德与修成如来果位的福德等齐。
‧ 以此法门当如是知:应当如此知悉大漫荼罗法门。
‧ 从如来口生,佛心之子:此修行者由如来所教授,有如佛心之子(菩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