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它一共跟你讲要破三魔,『过三关』,要「斩三魔,过三关」。方才咱们有讨论过这个「三魔」,便是火魔,欲火现已起来了;水魔,就像要决隄相同;风魔,便是像轮子相同,滚动不息,没有止境的,便是「火魔」、「水魔」、「风魔」。那么这「三魔」,佛陀在成道的时分,八相成道有降魔。
老法师有开示说怎样个降魔,怎样降魔,咱们来听听老法师的开示,十分精彩。每一个人都要了解怎样去降魔,尤其是修行人,在修行的路上,魔障处处,重重的妨碍。有些人说魔考许多,那怎样个降魔呢?老法师说,谚语常说,一波三折,这个磨是摧残的磨。又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是咱们日子与修行的妨碍。要处理这个问题,唯有学习释迦牟尼佛的办法,世尊在八相成道里边他有示现。
哪八相成道?第一个,「降兜率」,佛陀先到兜率内院,兜率天在欲界的第四天。咱们欲界有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须夜摩天、兜率天、还有化乐天、他化安闲天。他化安闲天的别的一边,有魔王波旬,在第六天,欲界的最高的天叫第六天。所以假如你要脱离欲界,假如有人要脱离三界的时分,要出离三界六道轮回,魔宫会轰动,魔王就会忧虑,魔王必定来的。由于祂在三界内少掉一个眷属,要出离三界六道轮回了,魔王就来找你,来给你考试,这魔王波旬就会来。
那方才讲说佛陀八相成道,第一个是「降兜率」,「舍兜率」便是他从兜率天下来,乘六牙白象。其时他的母亲摩耶夫人,佛陀是从右脇进去。那么六牙白象,象都是只需两颗牙,怎样会变六牙呢?它这个有表法,为什么呢?象在佛门里边讲负重致远。你要当菩萨就要负重致远,就像泰国那个当地的大象,你看牠们可以协助工人运送木材。所以佛门里边讲说,他是佛门弘法利生的大菩萨,咱们一般都称他叫佛门龙象。为什么叫佛门龙象呢?龙,咱们说神龙见首不见尾,来去自如,这个龙有难以想象的意思。象,就负重致远,咱们说人中之龙。普贤菩萨他的座骑是大象,代表什么?执行,便是实施,咱们现在讲就真干。
所以佛陀他要来出世的时分,这四大文明里边,古文明里边,他其时挑选是印度,那他的父亲是净饭王。其时有四大文明,一个是印度文明,一个是我国文明,一个是巴比伦文明,一个是古埃及文明。现在仅有这四大文明还保存着,只需我国文明。但是佛陀其时出世的时分,那时分咱们我国还在周昭王那个年代,还不到春秋战国,孔子、孟子都还没出来,还在周昭王那个时分。所以其时佛陀挑选印度是有原因的,咱们我国这些圣人都还没有来,像孔子啦、孟子啦、老子、庄子,都还没有来,所以佛陀其时便是挑选了印度。
那为什么在兜率内院呢?由于兜率天它不是欲界天,它兜率天有分红外院跟内院。外院是天人住的当地,很高兴,它享用天的褔报,那儿的天女都很美丽,叫兜率外院。兜率内院叫做终身补处,便是预备在最终一次,就来人世成佛了,叫补处佛,所以你在兜率内院,叫做终身补处。佛陀由于,事实上佛陀就早已成佛了,他来这个娑婆国际现已八千次了。但是佛陀是怎样样?佛陀要示现给咱们娑婆国际众生看。
所以在《无量寿经》里边不是有讲这一段经文吗?「舍兜率,降王宫,弃位落发,苦行学道,作斯示现,顺人世故。」佛陀为什么要这样示现到人世来投胎呢?当净饭王的儿子呢?然后出世太子呢?然后再怎样样?他「弃位落发」,抛弃王位不做,落发修行。由于人世人最喜爱的便是当总统,当国王,佛陀示现给你看啦。
你看这几个佛菩萨再来的,你看释迦牟尼佛示现在印度,净饭王的儿子。你看金地藏菩萨是在韩国,新罗国王的儿子,金乔觉。新罗便是现在韩国首尔那个当地。曾经韩国分三个国家,叫新罗、高丽、百济。你看地藏王菩萨诞生在新罗,韩国新罗国王的儿子。再来达摩祖师他出世什么?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咱们上一集才讲过,所以他就示现给你看,在帝王之家,但是不享用帝王的福报。为什么?由于那是有漏福报。乾隆皇帝也不过做六十年,净土法门法师说,乾隆皇帝他做六十年的皇帝,最少要修十世以上的福报。那现在假如当总统的话,一任也不过四年到五年,就算连任也不过八年。所以这个都是有漏福报。
所以佛陀他便是「舍兜率,降王宫,弃位落发,苦行学道」,佛陀修苦行,「作斯示现」,他做这样的示现是「顺人世故」。最终「以定慧力,降伏魔怨。得微妙法,成最正觉。」「舍兜率」便是出世兜率内院。所以兜率内院,便是预备这一次到人世成佛的,会先到兜率内院。谁在那儿当兜率内院的教师呢?便是弥勒菩萨,又称慈氏菩萨。
咱们知道印度,其时在佛陀灭度今后,有一个故事,就三兄弟,哥哥叫无着,二弟叫世亲菩萨,三弟叫师子觉。其时他们三兄弟爱情都十分好,有讲好,谁先去要回来报音讯,报讯就报音讯。成果二弟世亲菩萨跟三弟师子觉往生了。师子觉往生到兜率外院,那儿天乐,天上的福报十分好。世亲菩萨是到兜率内院,听了弥勒菩萨讲唯识,他听了一会唯识今后,他回来跟他大哥无着通报。无着说,你们怎样去那么久还没有回来通报呢?世亲菩萨说,我才刚听一会的弥勒菩萨开示,怎样会好久呢?大哥就问了,说那师子觉呢?他说,师子觉在兜率外院跟那些天女玩得不亦乐乎,流连忘返,忘掉回来通报了。
这便是兜率内院跟外院的不同,兜率内院都是法身大士往生的。我在看虚云老和尚的列传里边有说到,虚云老和尚入定的时分,曾经到兜率内院,听弥勒菩萨开示。其时他被伏莽殴伤,昏倒今后入定,后来在云门事故的时分,虚云老和尚被云门事故伏莽棒打他的时分,他入定七天七夜,到兜率内院听弥勒菩萨开示。其时听说,他在记载里边有说到,他有见到明朝的四大高僧大德,紫柏大师,他也有见到阿难尊者。紫柏大师是明朝的高僧,虚云老和尚有见到,还有许多许多的高僧,在那儿的时分见到。
所以八相成道,第一个是佛陀示现降兜率,第二个,投生到净饭王的家里,叫托胎。然后就出世,然后落发,降魔,成道,转法轮,入涅槃,这叫八相成道。老法师说,佛陀都还示现降伏魔外,便是魔王跟外道,值得咱们认真学习。世尊降魔的办法不是对外,而是对内。魔军来打乱要挟的时分,世尊没有反抗;魔女来引诱的时分,世尊也没有躲避。
世尊为什么没有反抗呢?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注解》里边,有说到这个公案。其时提婆达多要害佛陀,就用他的神通力,驱逐五百只醉象要来损伤佛陀。当这五百只醉象冲过来的时分,佛陀就伸手出去,用定慧力,这五根手指头就变成五百只狮子,然后做狮子吼,那五百只醉象就乖乖地被降伏了。那便是「以定慧力」,「定慧力」便是才智的积德行善力,所以世尊没有反抗。魔女来引诱的时分,世尊也没有躲避,其时佛陀要成道的时分,魔王先派魔女来,魔女到佛陀前面都变得十分地丑恶了。佛陀说,他没有这个愿望。佛陀是用什么?佛陀是用戒定慧三学来处理。所以你怎样降魔?用戒定慧。
从此咱们得到一个启示,碰到任何的要挟利诱,再大的障难,只需将心里的魔怨消除,咱们在《无量寿经》里边讲,「降伏魔怨,得微妙法」。「微妙法」便是才智,你要将心里的魔怨消除,外面的境地便是无佛也无魔。这正是蕅益大师说的,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外面的魔境其实便是你心魔变现出来的。能变魔的境地,是自己的邪知邪见,是自己的贪瞋痴烦恼,而外面的境地是所变。世尊教咱们的办法,是要降伏自己能变的心,那么外面所变的魔境天然就不妨碍了。
在《八大人觉经》中将魔分为四种,就五阴魔、烦恼魔、死魔跟天魔。这五阴魔便是色受想行识,烦恼魔便是咱们的贪瞋痴慢疑,五阴魔跟烦恼魔跟死魔,都是归于咱们自己的心魔,唯有天魔是外面来的。天魔从哪里来?也是自己的心魔变现出来的。而人世人不理解这个道理,遇到妖魔鬼怪,就想尽办法要去抵抗,要去战胜,这样永久都不能处理问题,处理问题的办法是将它化解。自己自身有烦恼,邪知邪见,这是全部魔障的本源。你有烦恼,你有邪知邪见,那当然就会招感魔障啦。所以只需做到知见正,除烦恼,外魔也成佛了。
四弘誓愿中,「众生无边誓愿度」,魔也是众生,度魔成佛才是实在普渡众生。而正知正见从三昧中得来,一个修行有适当定功的人,也不晓得自己是正定仍是邪定。正定是清净心,邪定的意思是说他有定功,但是他贪瞋痴还没有断,这叫邪定。所以九法界众生修学,不可以脱离经典,你修学刻苦,要根据经典的理论办法。那么功夫所现的境地,若跟经典相应的,这叫做正知正见,便是正行、正受,正受便是三昧。三昧的规模十分广泛,只需是正,便是三昧,所以正知、正解、正行、正受,都是归于三昧。
老法师说,咱们经中看到,佛为众生说法,先要示现入定,《华严经》也不破例。《楞伽经》里边讲,「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守时。」法身大士已常在定中了,那佛还需要入定吗?佛是示现入定,便是要阐明,说法度生以三昧为底子,全部法都从三昧中流露出来的,三昧无限的深广,便是性德的流露。定中的境地便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便是没有梦想、别离、执着,没有先后巨细,全部相对待的观念、概念跟事相,它都不存在。你只需有相对待的,就不是一真法界,一真是如来所证的事实真相,如来所证的是三昧中所现的境地相。
这个境地对凡夫来说,几乎难以想象。比如经上常讲说芥子纳须弥,你说须弥纳芥子咱们可以领会。芥子像芝麻那么小,怎样可以把须弥山包进去呢?所以《华严经》里边讲的,芥子纳须弥,咱们怎样想都想不出来。为什么?由于咱们现在想的,是八识五十一个心所,咱们第六识的别离,第七识的末那执着,第八识的阿赖耶识。但是《大乘起信论》不是跟你讲吗?「全部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心缘相、离姓名相,「终究相等,无有变异,不行损坏。唯是专心,故名真如。」所以真如没有办法去说的,这叫难以想象的境地。
所以芥子纳须弥,那是真如的境地,一真法界便是真如的境地,他是离言说相、离心缘相、离姓名相的。老和尚说,芥子像芝麻相同,芥子没有扩大,须弥山也没有缩小,怎样能将须弥山放入芥子中呢?便是由于没有巨细,所以能兼容,所以能相即兼容。咱们会别离巨细,执着巨细,小不能容大。这便是魔境,而魔境便是从梦想、别离、执着里边生出来的。若你脱离梦想、别离、执着,没有巨细,没有表里,芥子就可以纳须弥。
凡夫日子在相对的时空里边,咱们对人、对事都有好坏、美丑、对错、善恶的对待,在科学家里边讲叫相对论,相对论便是别离、执着,不是真的。佛菩萨没有别离、执着,没有相对,连理事都没有,所以他没有妨碍。在佛菩萨的眼中,即便是妖魔鬼怪,也是曩昔爸爸妈妈、未来诸佛,也以孝顺心、恭顺心来对待他,一点点不减。所以这句话给你有什么启示?你对一些妖魔鬼怪,对一些邪魔外道,对一些牛鬼蛇神,你要怎样办?你便是用孝顺心跟恭顺心,这样就好了,最重要便是恭顺心。咱们上一集有说到莲池大师的「御魔说」,那位长者要到海中去取宝珠,成果周围有一个少女在船边等他,原来是罗剎女去变的。最终这个罗剎女不可以损伤这位长者,最终那个长者还拿到宝珠。那个宝珠便是咱们的底子智,咱们的才智。这个长者怎样说呢?我从一开端便是以恭顺心,我到完毕也是恭顺心。所以老法师说,你把妖魔鬼怪,把祂当成曩昔爸爸妈妈、未来诸佛。
世尊示现降魔的身手,意图便是要咱们学习,只需有邪见、有烦恼,决议有魔障。你有邪见、有烦恼,必定有魔障,妖魔鬼怪常常环绕在你的周围。若能除掉邪见、烦恼,妖魔鬼怪都成佛了。由此可知佛、魔只在一念之间,一念迷,佛就变成魔;一念觉,魔变成佛。因而魔障的症结不在于外,而在自己的心里。人世愚人遇到妖魔鬼怪,请道士画符,念咒驱魔。这是用武力对立,即便你能赢祂,问题仍是没处理,祂的仇恨心、报复心还在,祂还会再来报复,并且会更凶狠。这就没完没了了,问题只会愈来愈糟糕。所以世尊不对立,而是以真挚、清净、相等、慈悲心来容纳、来感染。化魔成佛是积德行善,自他两利,魔成佛后,会永久感谢你,当你示现成佛度生,魔就会示现种种身分来护法,这才是实在处理问题。
但凡把问题搞糟了,都是愚痴形成的,由此可知才智的可贵。所以怎样降魔?便是要才智,要定慧力,要降伏魔怨。佛法从头到尾便是求才智,唯有才智才干满意处理全部问题,世出人世全部的问题,都能做到满意的处理。由于理上是同一法性,法性是终究满意,全部事物都是依法性为自体。自体满意,自体所现的相也必定满意。但凡处理不了的都是才智不行,办法不善,要回过头来修才智,办法便是权智。权智便是便利权巧,佛家讲善巧便利,权智是依实智,实智便是三昧,便是定慧。所以你有定慧、有实智,你要用便利权巧去度众生。所以说自己成佛了,看到山河大地众生,「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由此可知,处理世出人世任何疑难杂症都在心里,所以佛法称为内学,而不是去向外求。心外求法都是外道,向外便是心外求法,它便是外道。你纵使学佛,你仍是心外求法,那仍是外道,外道不能处理问题,唯有内学才是处理问题。
因而在初学的阶段,必定要读诵大乘。特别要发心从事弘法的人,老法师说,不但要读经,并且要契入境地。契入便是随文入观,打开经卷,跟着经文的教训,改动咱们的观念,称为随文入观。入便是契入,入的意思便是信解行证全包含了。入是证,有行才干证,所以你要去执行,你要去实践,你才干做到。行便是什么?你要改动观念,信解行证那个行,便是你要把过错的观念改动过来。观念的改动,由于理解道理了,明理了,便是你相信佛的教训,佛所说的教理行果,咱们能做到信解行证。你假如实在可以改动你自己的观念,改动自己的梦想、别离、执着,你才是实在信佛,你才可以大开圆解,最终你就可以契入了,行便是契入了。最终你就可以证果了,你境地就转了。
这便是随文入观的意思,这是真修行,能得到实在的受用。所以修行的法门无量无边,随文入观是教下修行的办法,便是打开经卷可以入佛的境地。而入境地最重要是在什么?在日常日子中要去运用,处事为人处世之中,不时都能坚持不失,便是不退转。有这个本事,关于妖魔鬼怪,咱们就不会惊骇了,咱们有才能协助祂们同成佛道,这是大满意的处理。这是佛教训咱们的,才是实在终究圆满。
所以每天读诵《无量寿经》,咱们最近有个莲友○○○○,礼拜二,上个礼拜二,突然间在家里由于血糖过低,口吐白沫,然后吐舌头。家人十分紧迫,把她送到咱们邻近的三军总医院,那时分晚上大约九点半到十点半。到三军总医院今后,我立刻赶曩昔,我去的时分,她的血压十分地低。她儿子跟我讲,送到医院的时分,现已是高血压是六、七十罢了,低血压现已挨近三十了,那现已是挨近要舍报了。后来我去陪了她念佛了今后,这位老菩萨是自己救自己。她五年来每天一部《无量寿经》,还加了一门功课,自己也喜爱《地藏经》,所以又加诵《地藏经》,但是她是以《无量寿经》为主,以念佛为主。所以五年来,这一次碰到这个险关,她可以安定度过。所以我看她在病床上急救的时分,她一脸都没有惊骇。所以她往常这五年来所修持的《无量寿经》的积德行善力,在这个重要的关头,在这个风险的关头,可以正念现前,并且还很清楚。
这便是老法师告知咱们的,要读诵怎样样?要读诵大乘,要改动观念。所以要在读诵经典的时分,可以随文入观,跟着经文的教训,改动咱们待人处事的观念。每天在读诵经文的时分,然后回到日常日子中里边来今后,咱们随时要改动自己过错的观念跟见地跟行为,你慢慢地就契入经典那个境地。契入经典那个境地,你的业力就开端改动了。当你业力改动的时分,你的福报就现前,便是那个定慧力就会现前,就会相应,那就会消灾免难。唯有才智,还有定慧,三昧,才可以消灾免难。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一二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文字稿来历【太上感应篇共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