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念佛怎样计数

  学念佛的人,切忌散念,由于散念不能摄心,念成习气,就难以拾掇了。所以初学念佛,必定要计数。计数念佛,或许对咱们不很习气,并且很吃力;可是,正由于吃力,才干摄心。由于它吃力摄心,念佛才有成效。不过,初念佛的人,不要拿念珠,拿念珠不简单摄心。用念珠计数成了习气.所以聊着天也数念珠,光数念珠不念佛。

  很多人都这样,你查看查看自己,是不是也这样。假如这样,那是以掉散心念佛,千万得改过来。那么,不拿念珠怎样计数呢?有两种用指头计数的方法。把自己的一双手握拳,然后将五个手指头伸一遍,这是五个,再屈一遍,又是五个,所以在另一手屈一指作为十数,屈伸一遍为一百。就这么计数。

  还有一种方法,更好,那是采纳三三四的念法。“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三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又三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再四声,合计十声。所以屈一个手指计数,这是十声。这个念法最简单摄心了。这样计数念佛,可使你念得踏踏实实。要是拿念珠念佛,掉散心一点不会伏,徒增散乱,念的佛号,虚踏实浮,一点不着力。咱们记住,初学念佛要计数,计数不行拿念珠。等你掉举心伏下了,念佛有些前进,那时再拿念珠,可协助你不忘记念佛。初念佛时,每天念多少佛号要有定数。

  一开端,不了贪多,宁可从少念到多,不行一开端念十万声,念不了,念五万声;五万声还念不了,念一万声;一万声念不到,念五千、三千、三百、两百。这样念佛欠好。要知道,你念佛的时分,西方神仙世界七宝池中你的莲华就添加;要是逐步往下减,它就逐步萎缩了。那怎样念呢?开端时宁可少,应估量一下自己的时刻,每天早晨抽几分钟,或许晚上抽几分钟,能念多少佛号。

  工作忙,要上班的人,时刻不行充沛,刚一开端念,无妨先念五百声。五百声念了,若是还有富余的时刻,可添加一千声;一千声还有富余的时刻,一千五。两千,再渐渐地递加,逐步逐步精进,那七宝池中的莲华就会逐步逐步地添加。当然,念佛是愈多愈好,所以应尽量争夺多念。念佛不是摄心为贵吗,怎样要多念?

  由于念十声、八声,不行能摄心;念三百声、五百声,或许有一、两声摄住了心;念三千声、五千声,就会有十声、二十声摄心。所以要多念,多念天然摄心,能够种入八识田中。比如说,人们看书,一遍记不住,两遍记不住,十遍、八遍,或许有一点点前进;念上三百遍、五百遍,肯定能记住。又比如参与作早晚课,《阿弥陀经》背不下来,但只管念,跟着念,念上几年今后,确保能背下来。这个道理是很显着的,由于它种入第八识了。第一个,咱们回去念佛,要计数念,念得心有一点点调伏了,才拿念珠,念珠可协助念佛。怎样说,会协助念佛呢?由于不拿念珠,念佛念到十声、二十声,就忘了,拿着念珠念佛,念上三百声、五百声。三千声、五千声,不会忘。这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害处。害处在那里呢?由于不忘,就不用心,很简单“掉举”。

  第二个,咱们回去念佛的时分,要注意到不行有连续,便是所谓“不连续”。怎样叫不连续呢?那不是教你一天二十四小时佛号不断,叫不连续;而是规则了一天念三千声佛号今后,再忙也要把它念完,念完了这三千声佛号,然后再随时记起来就念,那才叫不连续。假如每天规则念三千声佛号,今日念三千,明日忘了,那是连续。每天必定要念完这个定数,修满了这个定数,平常能够散念,不计数。渐渐渐渐佛叫喊它添加,功夫就增进了。

  第三个,回家念佛,不余杂修。不能凭自己的爱好,随自己的快乐,有时念念佛,有时诵诵经,有时拜拜忏,有时又持持咒。这样没有用。这是自己捣乱自己,自己找自己的费事,这样是不会见作用的,必定要一句佛号念究竟。你要是拜佛,就拜阿弥陀佛。面前不论是什么佛,什么菩萨,你拜的时分,就心里想,我在拜阿弥陀佛。不应该看到这是释迎牟尼佛,我在拜释迎牟尼佛;看到药师佛,我在拜药师佛。不论是什么佛,

  我一拜下去,就拜阿弥陀佛。口要念的话,不论是持咒啦,诵经啦,唱赞啦,我一念一唱,一开声,便是为了阿弥陀佛。心里要是想,就想阿弥陀佛。各位不信任,请想一想,假如身口意三业造了恶,不是必定堕三恶道吗?身口意三业要是行了善,不是必定生人天吗?那么,你的身口意,身礼阿弥陀,口念阿弥陀,心想阿弥陀,哪有不往生西方神仙世界的道理呢?有其因必有其果,有其心必造其境,这是必定的道理。

  所以咱们拜的时分,不论面前是什么佛,心里要想我在拜阿弥陀佛。你不知道,念一佛,拜一佛,便是念十方佛,拜十方佛。由于佛与佛的身没有别离。“无别离”而自生“别离”,叫作众生;知道虽“别离”而“无别离”,才是佛。咱们记取,佛是没有别离的,你不要自生别离。阿弥陀叫无量光,其光无量,哪一尊佛不在里面呢?阿弥陀叫无量寿,其寿无量,哪一尊佛不在里面呢?那只怪你不知道释迎牟尼佛便利说便是了

  念佛久了,心渐渐渐渐降伏了,渐渐渐渐定下来了,念佛的时分,这才是实在念佛了。初学念佛,必定嘴巴念佛,心里没有佛。念佛久了,天然而然地口念,心也念。功夫愈纯这种现象愈显着。到了那个时分,拿念珠可协助念佛,念珠有念珠的积德行善。这样念佛久了,“行起解绝”,三藏十二部,全部身教,都用不上。佛号一同,可把它们都放下。不信任,就念一念试试看,

  就会知道满肚子学识,一点用不上。或许有人会说:“那么说,我平常看经看教,没有用吗?”有用。不过那是走路的拐杖便是了。倘若有人把拐杖当作路,这个人是痴人。上了路今后,拐杖能够不要了,拐杖不是路啊,它仅仅协助走路。三藏十二部也是这样。仅仅是协助修行便是了,它不是修行。以为三藏十二部便是修行,便是法,这就死于句下了。所以古德讲,“行起解绝”。不光是念佛法门,全部修行法门,都是这样。行起解绝,解绝才干行起。得受用不在经文上,而是从修行上,

  从修证上得受用的。咱们应记住这个关键啊:不行余杂修。应该专拜阿弥陀佛,专念阿弥陀佛,专想阿弥陀佛。这样修久了今后,天然能得受用。修久,得到受用今后,就不须他人辅导,自己就知道了,要是不按这路子修,想入非非,东扯西拉,虽学识渊博,到头来恐怕得不偿失,很难得到受用哩。

  我再重复一遍,初念佛不行散念,散念不摄心,念佛号飘飘浮浮,毫不着力。必定要计数,计数不行用念珠,使用手指核算,或许用三三四的方法核算,不过,很费事,很欠好念,可是,也就由于这样,才有功效;感觉好念,那就不能通过心,滑流过去了。还有,不行连续修,每天规则念多少佛号,必定要把它念完。其他的散念能够随意了。若怕佛号念不完,就先从少量开端。我信任,任何人再忙,十分钟,八分钟总能抽得出来的吧,再不然,坐在公共汽车上,也可把它念完;走路的时分,也可念完;吃饭的时分,也可念完。总归,教它不连续,再有,不行余杂修,拜就拜阿弥陀佛,念就念阿弥陀佛,想就想阿弥陀佛。这样久久刻苦,自得大受用。以上三点有必要记住。

  现在咱们开端,行起解绝,诚恳专心,念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