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介绍普贤菩萨(紫幻居士)

介绍普贤菩萨


药师山紫幻居士


  《出处》悲华经卷四诸菩萨本授记品第四


  『悲华经』文中说到,一时在王舍城耆阇崛山,本师佛以其三昧现种种国际于诸弟子。当时有一位寂音菩萨即请示本师佛,为何有的佛菩萨长住于庄重国际,而本师佛却乐意住于如此五浊恶世中教化众生。当下本师佛即开示道:『善男人。菩萨摩诃萨以本愿故取净妙国。亦以愿故取不净土。何以故。善男人。菩萨摩诃萨成果大悲故。取斯弊恶不净土耳。是故吾以本愿。处此不净秽恶国际。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并因而因缘于经中开示诸大菩萨的本愿,而普贤菩萨便是其间的一位。


  《时刻》善持劫


  《地址》删提岚国际安周罗郊外阎浮园


  《原由》


  有一佛出人间,号瑰宝如来。一日游行至安周罗郊外阎浮园时,此处有一转轮圣王名为无诤念,生有千子。下有一大臣名为宝海,是梵志种。闻佛到此处。便一同至郊外礼敬供养瑰宝如来。并请佛住下承受圣王及其千子各各供养三个月,时经二百五十年。但是期间圣王与其千子除了发愿求王位与大富外,最多只求声闻)乘,而未有一位发愿求缘觉乘,更别提大乘。


  之后宝海梵志至如来住处恭请瑰宝如来承受其供养七年,并发愿有人能于梦中开示他,转轮圣王究竟所愿为何?随后宝海梵志即做一梦,梦中十方诸佛放光加持,光入宝海梵志口中,身相庄重。又见其腹内有六十亿那由他百千菩萨。在莲华上结加趺坐三昧正受。其身旁有许多宝华环绕。之后又见圣王及诸王子,面呈畜牲相,浑身污血,啃食种种虫兽,后坐在伊兰树下,又受种种众生啃食其身,直到剩余骨头停止。之后又见一些王子以须曼那华作璎珞,载小弊车驾以水牛,从不正路南向驰走。时于梦中,四天大王释提桓因大梵天王来至其处告梵志言,应将身边一切宝华逐个授与圣王及其诸王子。梵志依其开示做为后即梦醒。


  次日宝海梵志再次前往如来居处,请示其梦所意为何?当时转轮圣王与其千子亦在佛所听佛弘法。瑰宝如来开示言,由于曩昔二百五十年来,宝海梵志劝许多众生皈依学佛,并发愿于后七年对瑰宝如来做大供养,因而十方诸佛放光为梵志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所见圣境,即为梵志未来成道容颜。腹中六十亿那由他百千菩萨,即为承受其如来教化之诸弟子。梦中见圣王与诸王子面呈畜牲相,受众生啃食,即由于其留恋人间,只发愿求王位与大富,因不离轮回,而久受存亡之容颜。梦见诸人以须曼那华作璎珞者,则是诸王子中发愿求声闻乘者,所现自调伏得幽静之容颜。


  当下宝海梵志即劝圣王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是圣王却答复梵志:『我今不必如是菩提。我心今者爱乐存亡。所以原因。施舍持戒听受妙法。』尔时瑰宝如来即入见种种庄重三昧,现十方种种国际于群众。梵志复劝圣王,今已得见诸佛国际种种庄重,故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随意欲求多么佛土。时圣王即请示如来:『世尊。诸菩萨等以何业故取清净国际。以何业故取不净国际。以何业故寿数无量。以何业故寿数短暂。』佛告圣王:『大王当知。诸菩萨等以愿力故。取清净土离五浊恶。复有菩萨以愿力故求五浊恶。』


  尔时圣王即告佛言:『世尊。我今还城于闲静处。专心思惟当作誓愿。我如所见佛土容颜。离五浊恶愿求清净庄重国际。』佛告圣王:『宜知是时。』之后圣王便回宫内静修,其千子亦如圣王一般,承受梵志劝发菩提心后回宫静修。历时七年,已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受如来之三昧王三昧后,逐个出定复回佛所,并于如来现不失菩提心三昧时,逐个至佛前发愿,并承受瑰宝如来授记。至第八王子泯图时,即为普贤菩萨。


  《发愿》


  第八王子泯图于如来前发愿,愿于不净国际修菩萨道,并修治庄重十千不净国际,令其严净如青香光亮无垢国际。亦当教化无量菩萨,令心清净无有垢秽皆趣大乘,悉使充溢我之国际。愿得种种三昧,并令其他菩萨行菩萨道时亦得如是三昧:


  ■悉见种种庄重三昧:见佛菩萨净土庄重相,并使众生亦可见之。


  ■出离三世胜幢三昧:见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国际。在在处处现在诸佛。出离三世为诸众生说于正法。


  ■不退三昧:见如微尘等诸佛菩萨及诸声闻恭顺围遶。


  ■无依止三昧:以三昧力故作改动身。逐个身遍至微尘数等诸如来所供养礼拜。以种种无上瑰宝华香涂香末香妙胜伎乐种种庄重供养诸佛。并于逐个佛所行菩萨道。


  ■一切身改动三昧:于一念中在逐个佛前,知如一佛土微尘数等诸佛国际。


  ■积德行善力三昧:于逐个佛前,遍到如一佛土微尘数等诸世尊所。以奇妙赞赏赞赏诸佛。


  ■不眴三昧:于一念中悉见诸佛遍满十方无量无边国际之中。


  ■无诤三昧:于一念中悉见曩昔现在未来诸佛一切净妙国际。


  ■首楞严三昧:入各道为各道众生说奇妙法,劝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得不退转地。


  并发愿愿一切众生断诸苦恼,得柔软心,得调伏心。以诸瑰宝供养于佛,供养佛已,悉发无上菩提之心。


  《授记》


  瑰宝如来即对第八王子泯图开示:『善哉善哉。善男人。汝今国际周匝四面一万佛土清净庄重。于未来世复当教化无量众生令心清净。复当供养无量无边诸佛世尊。』并将泯图王子改名为普贤,授记于未来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有国际名『知水善净积德行善』,普贤菩萨将于此国际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智刚吼安闲相王如来』。复说偈言:


汝起善导师  已得如所愿


善能调众生  皆令得专心


度于烦恼河  及脱诸恶法


来世作灯明  诸天世人师


  《积德行善》


  ■普贤:意为普皆贤善(见华严经),以十愿渡生。普贤菩萨在法界代表相法,修普贤十愿可增加福报。


  ■大行:代表行菩萨道最为完全。


  ■悔过法:以悔过来改动名色中的种子,终究要做到无相悔过,若能悟到罪性本空,也可依此入空,了脱存亡。


  ■延命法:一般人并不了解普贤菩萨有此法。要行此法需求契合许多条件,不然仅仅单纯地将生命延伸,认识却无法延伸,而有如植物人一般。


  ■普贤如幻三昧:以悔过消业障,并为众生说明悔过法,带领众生一同在佛前悔过。经普贤菩萨加持后可消许多罪业,并可因而累积相当多的福报。但修法之人有必要坚信普贤菩萨,一切修行上的妨碍均以悔过办法求助于普贤菩萨来处理。


  ■普贤十愿:广修普贤十愿,则可于转世时花开见佛入八地,并得佛授记。


  ●礼敬诸佛●请转*轮


  ●赞赏如来●请佛住世


  ●广修供养●常随梵学


  ●悔过业障●恒顺众生


  ●随喜积德行善●普皆回向


  ■成果:修普贤法门首要是以供养得成果。


  《法脉》


  普贤菩萨的法脉首要是出自于普贤王如来,顺次地修行,则有机缘逐个礼敬供养到此一法脉的诸佛菩萨摩诃萨:


  ■南无普贤王如来■南无普贤行如来


  ■南无大行普贤王如来■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如来■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大行如来■南无大行菩萨


  ■南无普贤如来■南无普贤菩萨


  ■南无普贤忏如来■南无金刚总持


  ■南无普贤光如来■南无金刚萨埵


  ■南无普贤愿如来■南无金刚手菩萨


  ■南无普贤智如来


  其间金刚萨埵在密教中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菩萨,在修许多密法时需求得到金刚萨埵的护持,修行才干有成果。金刚萨埵的本愿是『成果众生的菩提心』,其间菩提心又称金刚心、渡生心,首要的作业是护持住持与道场。又叫真如金刚。


  《悔过法门》


  在说到普贤菩萨时,其悔过法门对每一位修行者而言,是最最重要的功课。由于当修行过程中面临严重因果业障时,在没有其他办法可处理的情况下,做悔过法门是仅有的处理之道。首要是由于普贤菩萨有此愿力,愿以悔过来协助众生,普渡众生。若是修行者乐意发深心于普贤菩萨面前诚意悔过,则其严重妨碍终有渡过的一天。一般来说,悔过的办法首要有针对业障与针对因果:


  ■悔过业障:悔过时不但要诚意认错,更要知错。清晰说出自己错在何处,并于菩萨面前发愿,乐意完全改正,后不覆造,如此悔过才有用。


  ■悔过因果:在面临冤亲借主做悔过时,应该要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态度,将当下所遭受苦楚果观成是怨亲借主在曩昔生所受的苦果,或更有甚者。并以此为起点,诚意向对方为自己曩昔生的无明所形成的损伤抱歉,以求得对方的体谅。而不要在遭受苦楚时一味想着要快快完事,革除苦楚,如此悔过才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