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实做到“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使自己能尽最大的尽力修好十善业,堆集往生的福德资粮。
一起可以避免辛苦修积来的一点福报从说话之中流失掉,也可避免因口过而招来的费事和灾害,在较大的程度上断绝了菩提道上的业因业缘。
二、可以避免犯破六和敬,损坏正法道场的重罪。
谚语有谓“人平不语,水平不流”,易经上也说“吉士寡语”。凡夫喜爱杂心闲话,其实是由于内心里贪嗔痴慢的烦恼习气太重,不说话就难过,总要找论题来消遣消遣,太喜爱说话的人确实是心不在道。而且可以阐明他简直还没有醒悟,还没有真实生起了存亡出三界之心。
假如是真实的修道人,心里常存羞愧,一定会爱惜岁月,把精力用在听经、讲经、看书、念佛、拜佛。
凡夫说出来的话已然是由烦恼习气所引发,就不免对他人的坏处远远大于优点,而且又缺少真挚恭顺心。言谈傍边不知不觉就会误导人、伤害人,所以由许多的小磨擦而演变成大磨擦,总算损坏了彼此之间的调和,所以就在犯了破六和敬的罪行,而自己往往还不知不觉。已然破了六和敬,当然也损坏了正法道场,搅扰了他人的正常修学,制作了恶劣的修学气氛,这个罪行当然不轻。
三、可以提高自己的忍辱功夫。
凡夫烦恼习气很重,遇到不左右逢源的工作就会发牢骚,看人不顺眼就想去纠正人、批判人。
比如见人说话太大声,就想去阻止他,见人关门动作粗鲁,宣布巨大的动静,又想去纠正他,见人小便后不冲水,就想去批判他。
止语就可以避免这些过错,逼着自己样样都要忍受,战胜自己的烦恼习气,慢慢地就会做到“不见他人过,只见自己过”,逐步就会懂得“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人心”,心逐渐不再被外境所转了。
四、可以提高自己的诚敬心,可以得到佛菩萨更大的加持。
诚敬心多一分则多消一分罪,多增一分福慧,多得佛菩萨的一分加持。止语是佛菩萨之所欢欣,是依教奉行的体现,比起不修止语,对佛法、对护法、对众生、对道业的诚敬心是大大地提高了许多。
五、可以提高自己的警觉心。
因停止语,遭到他人的搅扰会比较小,所以就有更多的精力照料自己的起心动念,烦恼习气生起之时能比较迅速地发觉,而且令其息灭,一朝一夕,烦恼习气就会被控制住。一起也常常比较简单觉察出自己的缺点和过错,也能较快地改正过来。
可以比较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清净心。
不跟人说话时刻久了,人家也不会找自己说话,不必常常敷衍人,遭到的影响就小,就有更多的时刻听经、读经、看书,凡事漠不关怀,心里没有担忧挂念,心常能坚持空灵,心就愈来愈清净,心愈清净就愈有才智。
六、可以更好地学习随缘度日。
因停止语,人不得不厚道,不得不放下种种的要求和定见,凡事合自己的意思很好,不合自己的意思也很好,有也好,没有也好,得也好,失也好,逐渐地就学会了随缘度日,一起也不断学习在全部顺逆善恶境缘中坚持平心静气,一朝一夕,烦恼就能伏住了。
七、可以放下种种恩怨。
与人多说,谈得投机则生爱情,谈得不投机则免不了发生磨擦,就很简单与人结下怨仇,这些恩怨就会对往生形成很大的妨碍。
常常找人说话,有时无意中也会得罪人,假如特别喜爱和或人说话,另一个人或许会想怎样就不跟我说话,是不是瞧不起我,所以也发生让人生烦恼的过错。一起也使自己失去了相等心,不能天公地道,相等对待全部人。
八、可以增加谦卑、恭顺的心。
由于不再发表定见了,人家也不会再问您这样那样的问题,贡高我慢、自以为是的烦恼习气逐渐就会淡了下来,人人都不再对您多加关怀,时刻久了,就会感到自己是微乎其微之人,谦卑、恭顺的心不知不觉也逐渐地增加起来了。
不供给时机让人与自己说话,也减少了他人工业的时机,一起也能避免有人烦恼起现行而找托言来妨碍自己的正常修学。
止语其实是在享清福。止语久了的人,会觉得说话是很费事、很辛苦的事,请他说话他会感到很不愿意,也很不天然。
(转载)
消灾免难: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榜首积德行善
学佛为成佛,专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怀疑不搀杂,乘佛大愿力决议往生净土
在此悔过我所犯的全部恶念恶口恶行,悔过我所犯全部邪淫重罪;愿共享此文的全部积德行善,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学佛网、转载者、各位读者;此文若有错谬,我皆悔过,若有积德行善,普皆回向,愿断恶修善、广积阴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持戒念佛、求生净土!